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用语传神,“滑”和“难”分别表现了琵琶乐声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选段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达方式上与其他诗句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评“唯见江心秋月白”句道:“收用冷语,何等有韵!”请结合选段简要赏析。

 

(1) “滑”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难”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 (2) 幽情暗恨,笼罩空间, 琵琶弹到此处,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 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与诗中其他句通过描写的手法体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方式不同,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抒发诗 人的情感更为深沉悠长。 (3)“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这是 白居易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 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小题(1)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语言中的“炼字”,要理解诗歌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或作用,需要把该字词融入到整句诗中进行分析总结。“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意思是琵琶声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由诗意可以看出,“滑”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意思是琵琶声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由诗意可以看出,“难”表现了乐声冷涩低沉的特点。小题(2)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题干中考查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意思是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要理解本句诗的表达方式,需要和诗歌选文的其他诗句作对比,其他诗句是在通过比喻等修辞技巧描写琵琶声的特点,如一会儿的流畅,一会儿的低沉冷涩等,这些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明显并没有对琵琶声特点进行描写,也就是说并没有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作答本题时要注意本句诗诗意的阐述。小题(3)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唐汝询的诗评说的是《琵琶行》以“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韵味无穷。要理解这种韵味,就要结合结尾的整句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理解,这句诗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前文诗句都是在描写琵琶女琵琶声的玄妙动听,这句却在描写周围环境的安静,并以此结尾,诗人白居易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说明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但又没有直接称赞,只是说大家听得入迷了,周围环境就很安静,只剩一轮明月倒映水中,这很明显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技巧来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 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

( 二)

乃夫子于此,则以不患贫、寡而修文德以来远人为主,而以均无离析、安无分崩为宾。 盖困伐颛臾以启.论端,则即事以遏其欲,而颛臾之不可伐著矣。若其为季氏忧萧墙之祸,则 冉求之言忧也,本非如情之辞,亦且姑与折之。而季氏之攘夺以召祸则不可亟挽之旦夕者也 以理以事揣之而缓急轻重分矣。此又善观圣言者所宜通也。

(选自王夫之《船山全书》)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

B.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列:排列

C.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D. 盖因伐颛臾以启论端      启:引发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 3 处)

而季氏之攘夺以召祸则不可亟挽之旦夕者也以理以事揣之而缓急轻重分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本非如情之辞,亦且姑与折之。

4.王夫之认为孔子的论述有主宾之分,请结合选文(一)概括说明“主”和“宾”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地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待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国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周村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 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 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 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 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待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 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オ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 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选自《雷雨》。有改动)

1.选段部分,随着“剧情收放”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文中画线的舞台说明在剧中有哪些作用?

3.对于梅姑娘,周朴园和鲁侍萍有着不同的说法,请分析两人说法存在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茶馆》第三幕中,秦仲义提议:“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这一想法得到另外两位“老头子”的响应,他们分别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生遭遇引起了他们两人的共鸣?

(2)《家》第 34 章中,高公馆为什么会上演一场捉鬼的闹剧?觉新和觉慧分别有怎样的反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关于邓中翰的词条信息,完成题目。邓中翰,男,南京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中 星微集团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他是闻名中外的青年才俊,2009 年成为最年 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歌唱家谭晶的丈夫。他曾任职于美国 IBM 公司和硅谷人创建了集 成电路公司、半导体公司,参与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1999 年,他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创建“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 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因此被业界称为 “中国芯之父”。他认为,没有芯片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但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到的,必须自主创新。

学校将邀请邓中翰作主题为“我的‘中国芯’”的讲座,如果你是主持人,将怎样介绍他?请根据上述词条信息,拟写则关于邓中翰的人物介绍。

要求:连贯、得体;不超过 100 字。

 

查看答案

如果从下列对联中任选一副作为书房的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请从修辞和内涵的角度作 简要说明。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②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1)选择:_____

(2)说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