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地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待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国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周村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 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 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 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 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待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 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オ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 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选自《雷雨》。有改动)

1.选段部分,随着“剧情收放”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文中画线的舞台说明在剧中有哪些作用?

3.对于梅姑娘,周朴园和鲁侍萍有着不同的说法,请分析两人说法存在差异的原因。

 

1.周朴园从鲁侍萍开窗的动作中感到一丝奇怪,于是开始询问,产生好奇和一丝希望, 试探性地询问她是否知道三十多年前的“事件”,可是等鲁侍萍把话头接过去,一下子说出 所谓“梅小姐”的“丫头”身份及“不光彩”的行为、不幸的命运时,周朴园突然被迫面对 他过去犯下的罪恶,三十多年来这恐怕是第一次,因此他非常痛苦、紧张(舞台提示语里有 “苦痛”“汗涔涔地”),直至最后周朴园抬起头来质疑鲁侍萍的身份的疑惑。 2.这一部分动作描写暗示人物性格与身份,推动了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 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 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以周朴园的身份打听一个侍女会让人觉得奇怪,所以称“年轻的小姐”;强调“很 贤慧,也很规矩”意在避免别人的猜疑;以及对初恋的怀念。鲁侍萍的说法表现她痛苦(悲 愤)的内心和对周朴同的不满(讽刺)。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鉴赏名著的文学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能力。选文是曹禺的话剧《雷雨》,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在作答话剧的相关试题时,要把握住话剧作答常常涉及的核心要点,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这一点和小说非常类似。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本题时要注意按顺序写出表示周朴园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如“好奇”“痛苦”“疑惑”等,然后针对这些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按顺序梳理出周朴园出现这些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即可。每一个采分点(一条答案)都是由“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心理变化词语”构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话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在话剧中,舞台说明一般是补充介绍人物的相关信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衔接故事情节等,这些内容都是为表现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服务的,因此作答时要把握对表现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点等)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两个主要采分点作答。作答本题注意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不要只答要点而忽略分析过程。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鉴赏文章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分别点出周朴园和鲁侍萍对梅姑娘的不同说法,再分析原因,即本题可以分为两点作答:(1)周朴园的说法+原因;(2)鲁侍萍的说法+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茶馆》第三幕中,秦仲义提议:“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这一想法得到另外两位“老头子”的响应,他们分别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生遭遇引起了他们两人的共鸣?

(2)《家》第 34 章中,高公馆为什么会上演一场捉鬼的闹剧?觉新和觉慧分别有怎样的反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关于邓中翰的词条信息,完成题目。邓中翰,男,南京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中 星微集团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他是闻名中外的青年才俊,2009 年成为最年 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歌唱家谭晶的丈夫。他曾任职于美国 IBM 公司和硅谷人创建了集 成电路公司、半导体公司,参与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1999 年,他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创建“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 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因此被业界称为 “中国芯之父”。他认为,没有芯片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但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到的,必须自主创新。

学校将邀请邓中翰作主题为“我的‘中国芯’”的讲座,如果你是主持人,将怎样介绍他?请根据上述词条信息,拟写则关于邓中翰的人物介绍。

要求:连贯、得体;不超过 100 字。

 

查看答案

如果从下列对联中任选一副作为书房的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请从修辞和内涵的角度作 简要说明。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②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1)选择:_____

(2)说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临近期末,某班开展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古诗文学习方法交流会,下面的内容摘自一位同学的交流记录,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诵读不可少。我们无法亲近古诗文的原因往往是不懂得“反复吟诵,因声求气”造成的。

②揣摩很重要。选自《     》的《烛之武退秦师》,三百多字便记录了一段风雷激荡的历史。 谁是智谋第一人?反复推敲方能明白。

③想象是妙招。鸿门宴上刘邦有哪些丰富的表情?李煜怀念的故国会是怎样的景象?细细想象才会有独道的发现。

④追问乃法宝。魏徵为什么会费力地阐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寻常道理?《五人墓碑记》 中五位平民英雄是担心淹没无闻吗?类似问题都值得探究。

⑤积累为常道。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的古文家为韩愈,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人是     ……这些岂能不知?

(1)找出并改正上面材料中的两个错别字。

第一处:“_____”改为“_____”;第二处:“_____”改为“_____

(2)材料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_____句,改为:____

(3)请将材料中空缺的文学常识补全。 第一处_____;第二处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你或许遭遇过不开心的事情,或许听见有人感叹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但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带来最单纯的爱和感动,让我们不经意间就泪流满面。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其实也没那么糟。

给你一双慧眼,你能从这个世界中看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