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老人站在无红绿灯的斑马线边上想过马路,面对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老人站在无红绿灯的斑马线边上想过马路,面对连续不断的车流,浙江金华罗先生为了让老人过马路,横车挡住车流,这暖心一联引发网友热议。据当地交警通报,视频中不礼让行人的7名车主均已受到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警方在肯定罗先生暖心礼让的同时,也对其压实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于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感受或体验?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礼法并举促文明出行 近日,浙江金华市民罗先生为了让老人过马路,横车挡住车流,这暖心一幕引发网友热议。警方在肯定罗先生助老行为的同时,也对其违规压实线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不礼让行人的7名车主各罚款100元、记3分。 罗先生横车挡住车流,实属无奈之举。现实中,机动车不让行人的现象时常发生,既让行人不便,又容易引起交通混乱。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司机的警戒线,也是城市文明的“素质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驾考新规也重申 “机动车不主动避让行人视为考试不合格”,强调行人在斑马线上拥有绝对的路权。 斑马线上规则明确,现实中乱象丛生,显然不是哪一方的责任。一些司机缺乏公共意识,不仅不主动让行人,还鸣笛催促、加塞抢道;一些行人没有规则意识,或乱闯红灯、翻越栏杆、在斑马线上追逐打闹,或低头看手机、缓慢通行,不体谅驾驶员的心情;一些交警执法不严,对不文明不礼让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了斑马线上的混乱。 车应礼让,人要快走。 “礼”是相互的,礼让他人也是方便自己。这让人想起不久前的一条新闻:一位老人过马路时,给让行的司机鞠躬致礼,体现的正是司机与行人之间良好的互动。马路上,司机与行人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也构成了出行共同体,任何一方的不文明行为,都会影响另一方的出行质量和交通体验。一些司机觉得如果不赶紧开过斑马线,可能好久都无法通过;反过来,一些行人觉得你不让我,那我也不让你。双方处于对立、排斥的位置,交通状况就会越来越糟,各自的利益也会受损;双方换位思考、以礼相待,你让一让、我等一等,彼此都收获了尊重和理解,交通也会畅通不少。 “礼”的养成也要靠“法”。一些机动车礼让行人,可能是出于对电子抓拍和接受处罚的畏惧。在汽车文明和规则意识亟需提高的当下,只有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才能倒逼司机养成自觉遵守交规的习惯。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治理不礼让行为的招数不可谓不多。杭州规定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不减速、未停车让行、未避让的,一次扣10分;北京规定,不礼让行人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并记3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车辆对行人的礼让和避让是无条件的,但行人不文明过马路的行为也该被约束。然而,目前没有对行人闯红灯设定明确的处罚标准,对闯红灯行人的自动抓拍设备也难起到威慑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普及相关知识,让行人遵守规则,尽量保证通行效率。当然,制定了规则,关键是要落实好,如果对不文明行为没能及时惩处,或是处罚力度不够,也很难真正唤起人们对斑马线的敬畏。 礼在心中,让在路上。正如专家所说,“习惯源自于规则的长期约束和养成,规则需要软件和硬件同步落地。”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人们内化于心的习惯,除了对司机罚款扣分、对行人教育引导之外,还需从城市交通难题入手,按照便利、快捷、高效的要求,科学规划路网,让文明交通走得更稳更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首选要细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关键字词句,提取写作要点。 材料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部分是写作任务,只要紧紧抓住题目中主要事件(或者主要人物)发表个人感受与见解,一般不会偏离题意。可运用由果溯因法,从行为去分析原因和心态,亦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路去分析。 一、综合立意,以一个中心谈及事件中的各个方面;激浊扬清不偏废,为汽车文明添砖加瓦。 二、选选择材料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立意:①罗先生:为横车挡车流,礼让老太太的罗先点赞;②受惩罚车主:追根溯源,行车不礼让行人的原因;③交警:法律只有硬起来,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 三、用分为二的思路来立意:①横车挡车流,肯定与批评皆不能少:②暖心礼让背后的冷现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改写成一段以描写为主的话,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经》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多有善始,却少有善终,做人、做事有好的起步并不难,___。一般说来,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如果是这样,则殊为可惜。事情快要完成时,人们经过此前的种种努力,___,而成功在望,骄傲情绪也往往容易滋生。事情进行到最后时,往往积聚了更多的矛盾与困难,“末路之难”是必然的,___,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警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同学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同学们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 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C. 刘永波深情地说:“在这里,首先对令尊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D.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 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D. 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查看答案

下列备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②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人错。

③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间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⑥一般说来,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而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揠苗助长

A. ③④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