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 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 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 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 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 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 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 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 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1.D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推理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美育教育的任务还包括“发掘美好的眼晴与心灵,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富有精致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等。B.推测变必然。原文“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中的“或许”表示推测,选项却将其变成必然了。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很难”不等于“不可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夫妻二人在买洗衣机时发生了争执。妻子要买价钱贵300元的一台,因为好看些;丈夫却主张买价钱便宜的一台,因为二者功能没区别,就为好看而多花300元钱,不划算,何况家里经济并不宽松。但妻子说:宁可吃上俭省一些,也不愿买个难看的洗衣机回去,上班就够累了,回家洗衣服要看一个不顺眼的东西,影响心情。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限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题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路”建设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下图是有关“一带一路”的徽标,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其构图设计及寓意,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仔细揣摩下面文字内容和句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孤独,虽无法准确定义,____。19世纪,作家爱伦·坡在《人群中的人》中描述了现代人孤独的处境,主人公不断追逐人群却寻找不到安慰。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不痛快,想找人倾诉,翻开通讯录,_____。马尔克斯创作完《百年孤独》后这样解释:孤独是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在人群中,只有带着爱意、打破坚壳、努力追逐的人,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许多睡眠专家一致认为,我们睡得越来越少。                              。如今,人们觉得要在有生之年做更多的事,因此睡觉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①人们在冬天的睡眠时间甚至更长

②许多成年人还因健康原因导致睡眠不足

③在电灯泡发明以前,睡眠周期与昼夜更迭周期的联系要紧密得多

④旅行虽带来了相对悠闲,但也使夜间出行和做事变得更为普遍

⑤“极昼社会”、夜班、电视和网络都是其原因

⑥自70年代以来,西方人的睡眠时间大大下降

A. ⑥⑤②④③①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②③①⑥⑤④

D. ⑤④②③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1200余名中小学生带着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进行现场答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誉。

B. 重庆市杂技团保留节目《太阳花》昨日亮相四川省主办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6月10日,还将在央视7套与全国观众见面。

C.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D. 如果家族中出现一位名人,不仅可以通过家谱的记载成为家族的骄傲,对后人起到激励作用,而且还能为名人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成为社会的财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