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学校举办关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哪个影响大”的辩论赛...

学校举办关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哪个影响大”的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发言,请针对反方的观点,替正方拟写一段辩词。要求:从严肃文学影响的深度的角度进行辩论,运用举例论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字数60——80。

反方辩词:众所周知,通俗文学数量多,影响广泛,涉猎范围广,流传广。而严肃文学因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这说明了通俗文学相比严肃文学的阅读人群更具有广泛性。

 

严肃文学的影响,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针对反方的观点,替正方拟写一段辩词”,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从严肃文学影响的深度的角度进行辩论,运用举例论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字数60——80”。首先浏览反方辩词,明确反方的观点,即“通俗文学相比严肃文学的阅读人群更具有广泛性”,然后把握题干中“严肃文学影响的深度角度”这一要求,举出例子进行论证,这就需要对严肃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最后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酒属于物质,但是(1)____________。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2)_____________。《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3)_____________,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酒与生活相连,形成酒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      。当我们无法意识到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A.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B.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C.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D.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等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将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B. 海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各地结合河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治理行动,注重加强中小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管护,坚决杜绝不发生脱岗现象。

C. 随着有关部门对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网络版权保护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的队伍中来。

D.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进一步普及人们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举措之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在雾中开车,切记要不时地看看时速表,确认车的行驶速度,别一门心思光看前边,脚下情不自禁地加油门,还毫无察觉。

(2)龟兔赛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骄傲的兔子不担心乌龟会跑到前面,但若因此而高枕无忧,一觉醒来,必有麻烦。

(3)我希望几个创业失败者能分享自己的教训,我觉得这些屡试不爽的创业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去创业。

(4)该市倡导的“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5)把目光投向人类的历史长河,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与植物如此息息相关

(6)某些人看问题,不是将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综合和长时段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A. (1)(2)(4)    B. (2)(5)(6)    C. (1)(3)(4)    D. (3)(5)(6)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以“    ”句结上,以“    ”句启下。由论“知”很

自然地过渡到论“年”,衔接自然。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3)辛弃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无处寻觅,非但人

无觅处,连孙权当年的“    ”,这些反映他的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