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下面的句子选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用亲身经历展示读书人理想人生的写...

名著阅读。

下面的句子选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用亲身经历展示读书人理想人生的写照。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解释所填词语的含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①),四十而(②),五十而(③),六十而(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 立 不惑 知天命 耳顺;含义:立,自立(立志向学);不惑,没有疑惑(不再困惑);知天命,懂得人应尽的道义与职责(明白命运是怎么一回事);耳顺,从听到的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的句子选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用亲身经历展示读书人理想人生的写照。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解释所填词语的含义。”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这道题考的是对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的理解。先要理解句意: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译为“自立(立志向学)”;“不惑”译为“没有疑惑(不再困惑)”;“知天命”译为“懂得人应尽的道义与职责(明白命运是怎么一回事)”;“耳顺”译为“从听到的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后来,“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师生短信往来的片段,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生:我才疏学浅,在学习中多有不足,拜望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多加指点。

师: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是我颇为器重的高足,就不必拘礼了吧。

生:兹定于本周五在博雅楼举办本年度汉服大典,诚邀您那时到场。

师:已收悉。

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           。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          ,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          ,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          ,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C.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D.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惟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B.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C.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D.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

B.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改头换面   面面俱到

C.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面面俱到

D.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推陈出新   包罗万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之耽兮,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荀况《荀子·劝学》)

(6)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

B. 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

C. 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

D. 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邦杰,益都人。性刚果,有大节,膂力绝人,善骑射。父职,为莒州翼千户。父子皆善用双刀,人号之曰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元贞元年,从左丞董士选讨大山贼刘贵,擒之。延祐二年,宁都贼起,行省命英率各万户军讨之。贼势甚张,英屡战皆胜,斩获不可胜数,积尸盈野,水为不流。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张闾所领军于境,至木麻坑,擒贼蔡五九。又追贼至上虎嶂,遇贼三千余人,尽歼之。至顺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阳州贼张思进等二千人。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请降。元统元年,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至元三年,李志甫起漳州,刘虎仔起潮州,诏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讨之。方贼起时,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谓僚佐曰:“是虽鼠窃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虽投老,必可以义激。”乃使迎致之。英曰:“国家有事,吾虽老,其可坐视乎!”据鞍横,精神飞动,驰赴焉。及贼平,英功居多。至正中,毛贵陷益都,英时年九十有六,乃谓其子弘曰:“我世受国恩,美官厚禄,备尝享之。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浆不入口者数日,遂卒。毛贵闻之,使具棺衾以葬。将敛,举其尸不动,焚香祝曰:“公子弘请公归葬先茔。”祝毕,尸遂起,观者莫不惊异。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及宪司请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饿死芹泉,有夷、齐之风,为臣之清者也。”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选自《元史·王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B.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C.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D. 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据本名涵义而另起的别名,称为字。

B. 袭,世袭,即世代承袭。古代多指帝位、爵位、官职、领地等世代相传。

C. 闽,古种族名,生活在浙南和福建一带,因以为地名,后为福建的简称。

D. 槊,长柄大刀,古代的一种兵器。“横槊”,即横持大刀,指从军或习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英是位元朝将领,他性格刚毅,为人果敢,力大无比,箭法了得,善用双刀,被人们称为“刀王”。

B. 至顺二年,张思进等人在桂阳起事,王英奉命前往招降抓捕,到达后,他广布威信,贼寇都相继乞降。

C. 李志甫、刘虎仔两人举事时,王英虽已退休,但不忘为国分忧,毅然披挂上阵,积极平叛,战功显赫。

D. 家乡沦陷后,96岁的王英,不愿变节苟活,决意不食寇粟,最终绝食殉国,其忠义之举感动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