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
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 “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 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 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 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 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 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 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主任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 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这是四川某小学“戒尺进入课堂”活动的场景。
3 月该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 36 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刻有《弟子规》内容的标准“戒尺”。这一举措,引发了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热烈讨论。
请以“我看‘戒尺进课堂’”或“我心中的戒尺”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下面是网络上的两则帖子,乙对甲提出的三条反驳意见都存在逻辑错误,请参考①的方式指出另外两条反驳 意见的错误
甲:我家境困难,父母对我心疼爱护,付出很多,那些场景历历在目:夏夜蚊虫多,妈妈陪我写作业扇扇子一整夜;大雪天妈妈骑自行车带我上学却摔跤……所以我要感恩。 乙:①这些方式最终为孩子带来了什么翻天覆地大的变化吗?②驱蚊?自行车送上学?富人家一个封闭良好的住房,一辆车就能解决,但富人家的孩子不会因此格外感恩。③父母是不是该好好努力工作,提高生活水平,而不是通过低端的自我肉体折磨对孩子感情绑架?
①错在认为只有给孩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才需要感恩。
②_____。
③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从史书中所载的关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详细尺寸等资料来看, ① 。但问题在于, ② ,但却没 有任何实物或图形流传下来。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有学者认为,所谓的木牛,就是四 轮车;所谓流马,就是独轮车。对这种看法持有疑问的人指出, ③ ,若诸葛亮只不过是沿用而已,何至 于史书上大书特书呢?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朋友居五伦之末, ① 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 ② 以 友谊作基础, ③ 其他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关系, 夫妇 ④ 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 ⑤ 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 ⑥ , 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一个充分具备好朋友品质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兄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实际 | 只要 | / | 固然 | 但 | 因此 |
B | 其实 | 如果 | 则 | / | 而 | 不过 |
C | 但是 | 只有 | 所谓 | 虽 | / | 当然 |
D | 然而 | / | 那么 | 可能 | 不过 | 然而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小到大,虽然小明阅读了不少英雄人物的报道、传记,但是对这些英雄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自己学习却常常思考得不够,所以收获不大。
B. 从 2015 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不到三年时间,却飞速发展,让共享经济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然而,快速发展之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却开始失序。
C. “世界水日”活动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和水安全意识,以及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营造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
D.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问题,碳酸饮料销量的下滑便是具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