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我们的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我们的文物保护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所以需要防.微.杜.渐.,而不是在被毁、被 盗之后叹息与无奈。

②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有一个优点,在解决棘手问题时,绝不定.于.一.尊.,而是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选择最佳 方案,让事情得以顺利推进。

③他在荒原中穿行了一天一夜,终于发现一处被遗弃的木屋,找到一个烙饼,急不可耐地一口咬下去,哪知烙饼坚.如.磐.石.,差点磕掉门牙。

④对不听劝阻、反复违规的行为,我们必须严肃处理,不管是以前发生的,还是今后发生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⑤现在,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流,应秉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齐心协力打 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⑥大刘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比如处理一件事情,每当意见不统一、发生争论的时候,他要么改.旗.易.帜.,要么 人云亦云,要么默不作声。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定于一尊: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 最高权威的人作为唯一标准。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 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改旗易帜: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权性质或投向某一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 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2)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戍边将士在家与国之间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小题。

感 事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①,尚闻三殿未垂衣②。

边筹③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①露布,传递军事捷报的帛制旗子。②垂衣,即垂衣而治,称颂帝王无为而治。③边筹,安边之策。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景,用叠词“微微”写出湘山在晴空下隐约淡远之貌,别有韵味。

B. 第二句叙事,叙述了诗人整日流连江头,陶醉于美景、至晚方归的情状。

C. 颔联“两关”代边疆,“三殿”代朝廷,整联表现国家内外交困的处境。

D. 颈联古今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仰慕和对庸人误国现实的痛心。

E. 本诗以写景落笔,以写景作结,避免感情的一味直抒,增添了蕴籍之美。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是时天下无事,士大夫弛于久安,一日元昊叛,师久无功。天子慨然厌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公以材名在选中,遇事感激,无所回避,权幸畏敛,不敢挠法干政,而 上得益与大臣图议。皇祐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御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适罢 台职,除他官,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公为政精明,而世闽人,知其风俗。至则礼其士之贤者,以劝学兴善,而变民之故,除其甚害。往时闽人多好学,而专用赋以 应科举,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闽俗重凶事,其 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

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公曰:“弊有大于此邪!”即下令禁止。至于巫觋主病蛊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然后择民之聪明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条其事, 作五戒以教谕之。久之,闽人大便。遂拜三司使,居二岁,以母老,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以往。徙南京留 守,未行,丁母夫人忧。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六。

(节选自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B. 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C. 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D. 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两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B. 起居注,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几乎历代帝王都有,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制,制书,是用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有时也用于官员的褒奖嘉勉。

D. 经术,即经学,泛指对先秦儒、道、法等各家经典著作进行注解、研究的学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襄忠君报恩,处事刚直敢为。他被皇上委以重任担任谏官,一心辅助皇上,遇事不避权贵,为皇上创造了良好的施政环境。

B. 蔡襄坚持原则,敢于违抗皇命。御史吕景初等三人因言获罪,被革职为民,他深表不平,退回皇帝谕旨,拒绝拟写免职诏令。

C. 蔡襄为政精明,大力兴利除弊。他熟悉闽地风俗,到任后礼贤下士,倡导经学,禁止铺张丧俗,禁绝巫觋蛊毒等,政绩斐然。

D. 蔡襄荣显其母,侍母十分孝顺。他得到皇上赏识,母亲也得到皇上赏赐;为照顾老母,他舍弃朝廷职位,请求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

(2)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在全国热映。这部影片自 3 月 2 日登陆全国院线以来,掀起了持续的观影热潮,截至 3 月 16 日,其票房已超过 3 亿元。

美国知名新闻网站“Quartz”报道称,《厉害了,我的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厉害了,我的国》成为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纪录片。

(摘编自《境外媒体热议<厉害了,我的国>》,2018 年 3 月 20 日《中国日报》)

材料二:

影片3月2日上映,各大院线纷纷将其搬上影院头条,下面是对观众数据的分析。

(摘编自百家号《<厉害了,我的国>票房分析》)

材料三:

影片告诉我们的其实不仅是那些伟大的创举、恢弘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它还告诉我们在这些问鼎世界巅峰的工程中,那些献出青春、献出力量,乃至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中国人,它还告诉我们这些创世纪的工程项目中中国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过去强调比较多的是在战争年代需要一种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其实,即便就在和平建设年代,特别是在攻坚、创业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具备一种倾心尽力、冲锋陷阵的牺牲精神。

(摘编自《<厉害了,我的国>背后是千千万万“厉害了,  我的中国人”》,《人民日报》)

材料四:

坦白说,笔者曾担心过政论性影片的表达会不会令一些观众不以为意,甚至可能产生排斥情绪,事实则证明,《厉害了,我的国》用人物自己讲故事的基本策略淡化了“政论”色彩,用一个又一个的真情人物和鲜活故事把 “政论”融于观众的感性体验,再化为理性思辨的基石。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也随着新一代年轻观众登场,主旋律电影重新焕发生机——从《战狼》到《战狼 2》,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从《建军大业》到《厉害了,我的国》,主旋律电影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场成功里焕发了全新生机,观众们热情地在主旋律电影里拥抱以国家为使命责任的主角,认同以民族为身份背景的英雄,这不单纯是讲故事的手法或是艺术本身的进步所带来的成功,而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政治气候、舆论主力的改变创造了成功前提。

艺术反映着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成就也滋养着艺术。如果不是身边真真切切的发展成就,如果不是身边真真切切的生动人物,创作者再努力地讲故事,观众都很难信服,更别说是感动了。与更加磅礴和震撼的新时代成就相比,《厉害了,我的国》只是运用了准确和恰当的视听表现手法展现了真实的宏阔和伟大;与更加动人和细腻的新时代人物相比,《厉害了,我的国》只是运用了准确和恰当的声画记录手段还原了真实的质朴和崇高。

(摘编自《<厉害了,我的国>撰稿人创作谈》,2018年3月7日搜狐新闻)

1.下列关于《厉害了,我的国》相关情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厉害了,我的国》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我国近五年来在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而真实性更是其征服观众的原因。

B. 《厉害了,我的国》的观众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 60%,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对高新科技更加关注,更有感受。

C. 《厉害了,我的国》的创作团队通过视听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给观众提供了更多感性体验,淡化了“政论”意味。

D. 《厉害了,我的国》不仅展示了我国的伟大创举和恢弘业绩,而且讴歌了在整个和平年代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牺牲的人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通过票房数据、观众构成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映程度和认可状况。

B. 材料三和材料四通过媒体人的评论和创作者的表述,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厉害了,我的国》独特的表现手法。

C. 《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映表明和平年代的人们同样渴盼战争年代具有的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D. 《厉害了,我的国》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积极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一部政论性影片却赢得了不俗的票房。

E.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电影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记录取得的伟大成就,而在于探讨获得成就的原因。

3.《厉害了,我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38 年的较量

婵 娟

宫本傍晚进门的时候,汤文刚把民国十七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听人打门,把儿子推回后院,开门迎客。 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手中托一黄绢包起的卷轴,见汤文开门,鞠一躬。 宫本不落坐,环厅踱来踱去,看墙上字画。“听说府上世代裱画,可当真?”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是。我汤家有祖训,男不读书为官,故传一裱糊手艺,赖以糊口。”汤文落座,安静回答。 “汤先生过谦。济南府人都知道汤先生颇通古字画鉴赏,怎会是一裱画匠?”宫本摆手,一绺小胡子下的嘴

角翘起。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 “过奖了。全赖大伙提携,混些许薄名,有口饭吃罢了。” “汤先生不要自谦。近日鄙人偶得一画,来府上是请先生指教的。” 宫本毕恭毕敬将卷轴放在八仙桌上,慢慢打开。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宫本侧脸示意近前观赏。汤文懒懒站起,含笑俯身细看。 “汤先生,画可是真的?”宫本问。 汤文笑笑:“宫本先生,恕汤某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

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汤先生不愿将真相告诉鄙人?” 汤文沉吟一番,作无可奈何状:“不,这画逶迤壮观,定为名家所绘,即使假的,若先生喜欢,作真品藏之,又有何妨?” “汤先生,实不相瞒,此画是前几年你们的皇帝溥仪送我们少佐转交天皇的。此次鄙人奉命来济南,就是找人鉴定真伪。此画赝品太多了。”宫本说完,重新落座。

汤文微笑:“自此画出世,受徽宗皇帝喜爱,用瘦金体题‘清明上河图’并盖上双龙小印,就有历代名家争相临摹,故赝品颇多。加之此画是巨幅长卷,所绘人物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多艘,房屋众多, 结构严密,临摹非一朝一夕可成。由此,赝品笔法精湛者不少,毫无差错者却无。”

听完汤文一席话,宫本沉吟好久:“不知汤先生如何知晓此画秘密,可否赐教如何看出为赝品?” 汤文悠然叹一声:“我祖上本御用画师,素喜此画。因一宫廷政变,怕此画落入叛臣之手,故将之藏于御沟石缝内。谁料当夜天降暴雨,待到雨停水退,画已尽毁。祖上悔之不已,逃离宫廷流落民间,并立下家规,男不 读书为官。”见宫本张大嘴,汤文继续道,“先生不要失望,此画确有真迹。张择端本一爱国之人,靖康之耻后流 落南方。每念及故园,痛恨金狗,彻夜难眠,于是重新绘制一幅,流落南方。后此画复收入宫中。可先生此画确 非真迹。”

汤文伸手指“市区街景”部分四个掷骰子人道:“先生看桌面上骰子,掷出两颗为六点,有一颗尚在旋转。 以先生想来,此掷骰子之人希望自己几点呢?”

宫本不假思索:“六点!” “对,此人定然希望如此。耍钱人皆为急功近利之徒,此时定会在口中狂喊。先生细观此人口型,他喊的可是此数?” 宫本张开嘴巴:“六……”汤文如释重负般笑笑,抬手拭额:“先生以为,此画是真是假?” 宫本满面颓丧:“鄙人请先生细观此画,找出其中错处标之,可好?” 汤文作为难状笑笑,片刻方说:“既然先生抬爱,汤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宫本走了,留下一队日本兵,立在汤文正屋门外。 第二天,天已大亮,日本兵还不见汤文出门,进屋察看,汤文竟没了踪影。 后来说书人快嘴张编了评书,在听雨轩道出真相:那宅院寝室中有一地道通到后街,是防备兵乱修的。那《清明上河图》竟是真的。张择端画的上河是现在河南开封府,开封府人喊“六”,本就是嘬口音,可宫本有点福建 口音,福建口音的“六”是张着嘴巴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题目中,“1938 年”点明时间,“较量”概括事件,两相结合,强化了这次较量的意义和价值,又能 激发阅读兴趣。

B. 从宫本的穿着、面相以及语言看,他似乎是一个斯文人,但从其“战刀样的手臂”这一细节可看出他是 在假装斯文。

C. 小说善设伏笔,开头交代“把儿子推回后院”“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等,都为后文情节做了 很好的暗示。

D. 小说开头写汤文给儿子讲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看似闲笔,其实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表现汤 文是一个爱国者。

2.汤文向宫本讲述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有何意图?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补叙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