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 《诗经》和《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先秦时期即逐渐沉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

《诗经》和《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先秦时期即逐渐沉淀成为具有文化与文学双重特质的经典。到汉代以后,《诗》与《骚》成为文人士子的必读之书。在安身立命和文章写作等多方面,历代文人对《诗》《骚》进行了独 特的解读和接受,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意义阐释系统——“诗骚传统”。从这一角度来说,《诗》《骚》 的源头性和经典化,是其成为“传统”和典范的内在原因。

《诗》《骚》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但又构成互补关系的文化类型。《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周颂》和《大雅》,均是礼乐制度的表征形式。而《小雅》中的大部分及《国风》之全部则是因对现实的关注与讽谏的功能而进入《诗》文本。《骚》为南楚文化所孕育,完全呈现了个体生命的体验,充满了对现实的质疑和探索,充满了悲剧性与崇高感。综合来看,《诗》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二者比肩互补,具备了源头的气质和个性。

“诗骚传统”形成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诗》《骚》的经典化。事实上,《诗》的经典化从《诗》文本的结集过程中就开始了。《诗》文本的编成经历了数次和较长的时间跨度,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精神与诗学思想。《诗》 文本的结集过程本身就是其多重性意义结构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诗》经典化的过程。

春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使《诗》成为士大夫君子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时人观念中,《诗》与《书》、《礼》、《乐》一样,是德义所在,是治国修身的根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外交场合的赋《诗》言志、歌《诗》 观志、引《诗》足志活动,使《诗》进一步具备了礼仪的、政治的、哲学的、伦理的、预言的等多重阐释可能性。

《诗》文本变得空前的重要,成为春秋世族文化身份和君子“风雅”的代名词。加之孔子以《诗》为教,以《诗》 兴、观、群、怨,《诗》的文化意义趋于最大化,成为征引、取资的文化资源。这标志着《诗》已被经典化了, 正式成为一种代表着社会公共文化理念的经典。

与《诗》不同,《骚》的经典化完全是因为屈原自身的独特遭际、《离骚》所创造的“发愤抒情”以升华人生苦难和命运悲剧的方式。屈原第一次把诗歌创作与人生遭际导致的悲剧命运升华结合在一起,将诗歌创作作为人生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并在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探讨了人格、理想,以及个体命运与群体利益的关系等重大人生问题。因此,在屈原之后,《诗》《骚》就成为一种浪漫雄奇的文学传统,也成为一种追求理想、超越悲剧的生存哲学的传统。                                                  

(摘编自韩高年《论“诗骚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骚传统”是《诗》和《骚》在先秦时期就逐渐沉淀形成的意义阐释系统。

B. 《诗》维系群体利益,《骚》呈现个体生命体验,这两种文化类型比肩互补。

C. 《诗》文本的编成标志其经典化的开始,而被征引、取资标志其经典化的完成。

D. 屈原用“发愤抒情”的方式升华人生苦难和悲剧命运,实现了《骚》的经典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诗》《骚》的源头性和经典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诗骚传统”形成的原因。

B. 文章第二段比较《诗》《骚》不同的文化内涵,证明了《诗》《骚》具有源头性。

C. 文章第四段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诗》成为士大夫君子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的原因。

D. 文章梳理了《诗》《骚》经典化过程的异同,并指出了“诗骚传统”的具体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诗》《骚》没有成为历代文人士子的必读之书,就不会形成“诗骚传统”。

B. 《诗》与《骚》代表的文化类型完全不同,因而《诗》没有《骚》中的浪漫表达。

C. 人们在外交场合赋《诗》、歌《诗》、引《诗》,丰富了《诗》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D. 《诗》《骚》具有文学与文化的双重特质,既能给人审美享受,也能给人人生启迪。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该传统不是《诗》《骚》本身形成的,而是文人解读和接受形成的;C 经典化开始于《诗》结集的过程 中而非完成时;D 这只是《骚》经典化的原因,不是《骚》经典化的实现。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没有梳理《骚》经典化的过程,也就没有比较二者经典化过程的异同。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B. 《诗》与《骚》代表的文化类型完全不同,因而《诗》没有《骚》中的浪漫表达。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项强加因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②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④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

⑤君子挟才以为善者,其善无不至也。(司马光)

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饭前用开水或茶水烫洗碗筷,到底靠不靠谱呢?专家指出,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100℃沸水,持续5分钟以上,才可以杀死或灭活一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一般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为了避免烫伤,多在七八十度左右。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水流的冲刷可以带走一部分细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吃饭前用开水烫碗,不能保证杀死多数致病性微生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B.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劝你,也都是为你好,千万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雅意。

C.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D. 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查看答案

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2年以来,CPl高位运行,居民消费理念变化,经济收入增加,使得石家庄市市区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明显增加,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B. 作家铁凝认为,莫言的获奖对今后的中国文学引起国际上更多读者的研究、关注和兴趣,以及中外文学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C. 中国红十字会要以公开透明、清正廉洁为生命,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制度、严谨的行为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公信力。

D. 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