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 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 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D.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吉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D. 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D.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强调“保护村落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C项,“不是……而是”关系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D项,“只要……就”关系错误,原文为“唯其如此,才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 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 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 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查看答案

下列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

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