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程女① 元好问 芸斋②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程女

元好问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注)①程女,指诗人长女元真,即将远嫁程家。②芸斋:书斋。古人常用芸香祛除书虫,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写书斋外风声淅淅,寒气难御;再写青灯下别酒一席,家人团坐,彻夜话离情,难舍之情令人动容。

B. 颔联:自女儿诞生那天就知道她迟早会嫁人,但即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丝毫不能减弱这如期而至的悲楚。

C. 尾联:化实为虚,想象明日出嫁情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者在不舍之余,也为女儿的归宿略感宽慰。

D.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作者将嫁女之心境和盘托出,情深意切;有女将嫁,有父如此,古今无别!

2.请赏析“松间小草栽培稳”一句的精妙之处。

 

1.C 2.①比喻贴切,女儿似松间小草,在自己的悉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②写出了女儿的柔弱,惹人怜爱;道出了抚育女儿的艰辛。 ②强化了作者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不舍及对女儿未来牵挂与担忧的感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为女儿的归宿略感宽慰”有误,尾联应理解为:“明天,缑山东面的路口,你被夫家接走,看着你远去的背影,我该拿什么来宽慰自己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四年夏四月,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五年春正月,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公与绍相拒连月,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大破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天子,指汉献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B.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C.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D.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月,农历各月都有别称,如把一、十一、十二月分别称“正月”“冬月”“腊月”。

B. 社稷,“社”指灶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 妻子,古代多指妻和子。古人常谦称己妻为“内子”“内人”“贱内”“拙荆”等。

D. 辎重,原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后也泛指外出时携载的各种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有战略眼光。他审时度势,决定迎接汉帝到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使国家秩序基本恢复。

B. 曹操能谋善断,胆识过人。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他竟然抽身讨伐刘备,结果痛击刘备,安然还师官渡。

C. 曹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他亲自领兵,既要正面出击,又要分兵抵御敌援。经过血战,击破淳于琼的护粮队。

D. 曹操善笼络人心。打败袁绍后,他缴获了一批下属与袁绍私通的信件,却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毁,以示永不追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

(2)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范晔《张衡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阅读季的蓬勃开展以及连续两年开展的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征集和评审,使百余家实体书店获得财政资金扶持,与此同步的社会文化需求也日渐增长,两股力量的交叉影响提振了经营者的信心,使北京实体书店呈现持续回暖趋势。新华书店、中国书店、中信书店、西西弗书店……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实体书店在北京陆续开店,拓局布点。实体书店不仅数量在增多,模式还在改变。2016年9月,外研书店乔迁新址以来,新增人文社科、亲子阅读、咖啡文创等板块,并积极举办各类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通过提供更多服务、设立多元业态等,实体书店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吸引其前往并延长留店时间,从而带来销售。记者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书店精心设计、整体布局,从经营方式、经营内容、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了全新尝试。除了“党员之家”专区,大厦还打造了“第三课堂”、“悦读馆”休闲专区……深受读者喜爱。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着力打造智慧书城,把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引入实体书店,通过大数据分析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根据人民网相关新闻改写)

材料二:

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三:

“尽管北京实体书店呈现回暖态势,但我认为目前尚未彻底走出经营困境,大多数实体书店还没有找到解决盈利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些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存在。”在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看来,目前实体书店困境主要有四点:一是线上电商对线下实体书店的冲击没有得到缓解;二是人们休闲方式和阅读习惯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实体书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特别是北京)始终居高不下;四是房租、水电物业等实体书店日常经营成本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图书定价增长微乎其微,折扣却越打越低。

(人民网《实体书店:“火”起来,还要“活”下去》,2018.2.2 ,有删改)

材料四:

实体书店仍有网络书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除了卖书,实体书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社交以及知识交流传播等生活乐趣。换句话说,实体书店已经不再只是“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文化体验的实体,为读者提供立体的、多层次的服务正在成为文化潮流、时尚潮流。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把实体书店看作是单纯购买图书的场所,还应更重视它的文化产业属性,更注重其公共文化属性,如传播文化、培训教育、公共社交等。

实体书店除了在为读者选好书上做足文章外,还要求新求变、探索多元生存之道,提供多种延伸服务,比如,借书、喝咖啡、开讲座、请作家学者来交流,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读者在互动中感受阅读的愉悦,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读书消费需求。既然实体书店的传统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经营时代来临,实体书店与其抱残守缺,不妨多点新思想、新玩法,实现转型升级,让自己更具吸引力,让市民愿意步入实体书店。

(红网《实体书店逆袭需要探索多元生存之道》,2017.12.8 ,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以及书店自身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北京市的实体书店呈现回暖态势。

B. 大部分调查者希望书店提供能满足阅读、聚会等不同要求的功能区,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设立书店微信或APP,方便随时获取信息。

C. 电商即网络售书的冲击、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各种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从业人员流失等因素依然是实体书店发展必须面对的困难。

D.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重要差别,通过策划和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可以拉近实体书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北京实体书店回暖的现状和南京打造智慧书城的情况,有观点有实例,用语平实准确,易于让读者客观把握新闻事件。

B. 读者对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要求愈发细化,这些多元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阅读的范畴,有可能增加实体书店回暖的压力。

C. 从北京、南京等地实体书店的经营创新可以看出,书店正在逐步变成一个复合型的文化场所,变成交流、交友、阅读、文化体验的文化空间。

D. 大多数实体书店尽管还没有找到解决盈利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其存在不仅是商业形态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播的需要,因而彻底走出经营困境仍有希望。

3.如果你是一名大型实体书店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一眼

韦延才

赵一眼本名赵小雅,三十来岁,是铜州城鼎鼎有名的古董店德宝坊的掌门人。别看他年纪轻轻,钟鼎瓷陶,书画古玩,到了他手里,不用半支烟的功夫,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分个真假虚伪来。因为他的眼睛毒,故得了个“赵一眼”的雅称。

大约七八年前,“赵一眼”的雅称悄然被“走了眼”这个别号取代,本来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也从此走上了平淡之途。那时的赵小雅,已是年近七旬的人了。话说有一天,德宝坊来了个四十上下的中年客人,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赵老师,今天给您带来了个宝物。”

赵小雅觉得来人眼熟,就问:“贵客以前来过小店吧?”中年人把包裹轻轻稳稳地放到桌上,回道:“都说‘赵一眼’的眼晴毒,果然不错。”中年人一边解开捆绑着包裹的红绳子,一边看了眼赵小雅,不紧不慢地道:“两年前进过贵店一趟,还记得么,那个赵司机。”中年人如此一说,赵小雅脑中的印象逐渐清晰,这个赵司机当时是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的。“老板”话不多,倒是这个赵司机像个话唠子,不停地和他攀起五百年前的本家关系来,并乱扯了一通不搭边不搭界的宝物知识,让赵小雅留下很深的印象。

赵小雅也经常关注新闻,那次相见之后,此本家之“老板”一路顺风,新闻中常见其影。就问:“还帮‘老板’开车?”中年人点点头:“桐油罐还是得装桐油。”说话间已把包裹打开,只见一件古朴的瓷器在灯光下呈现出笨拙而又雍容华贵的气度。

这样的瓷器民间极为少见。赵小雅只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一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便一边看一边询问了起来:“贵客是鉴定还是出手?”

中年人极爽快:“出手!赵老板看值多少钱?”

一杯茶的功夫,东西已经鉴定完毕,赵小雅只是笑而不语。中年人又道:“请赵老板给个价。”

赵小雅答非所问道:“是您的还是代人问价?”中年人四下看了看,说:“别管谁的,价钱好,咱们以后还有更多交易。”

赵小雅问:“贵客意向多少?”

中年人伸出两个手指,十分自信:“我查过,去年的拍卖会上,此宝物拍了二十三万元,咱要二十万,您看如何?”赵小雅摇了摇头,中年人见状,又降了两万,赵小雅又摇了摇头。中年人又是一番好说歹说,最后把价钱压到十五万,赵小雅依然是摇了摇头。无奈,中年人悻悻地离去。看着中年人的背影,赵小雅轻轻地叹了口气。

后来,中年人的青花瓷在德宝坊斜对面的天宝坊出了手,据说出手价二十五万元。不久,天宝坊又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卖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小雅便得了个“走了眼”的绰号。

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上,赵小雅倒是泰然自若,并不将其放于心间,还是那样开了门,就在柜台里坐着,或看书,或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有朋友来,就泡一壶龙井或普洱,叙叙旧。也有朋友问起那个青花瓷,是不是天宝坊故意使的坏,先拿一膺品给他过目,再把真品卖给天宝坊,来个瞒天过海,刻意炒作。

赵小雅对朋友一笑,说:“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说完,又为朋友续上一道茶。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天宝坊前围了不少人,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据目击的客人说,警察押着落马市长的赵姓司机去了天宝坊指认现场,警察也从天宝坊取走了很多赵司机拿去那里出手的宝物。

“难怪很久没在电视上看见本家的‘老板’了。”送走了客人,赵小雅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然后又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

(摘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司机两年前和他的老板到德宝坊拜访“赵一眼”,并主动与“赵一眼”攀亲,这一情节从侧面烘托出“赵一眼”在古玩鉴赏方面的名气之大,也为老板急于脱手手中文物埋下伏笔。

B. “赵一眼”成功鉴定过无数珍贵的古玩,却在这件梅花缠枝青花瓷上看走了眼,落得个“走了眼”的坏名声,这说明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过于自负。

C. 小说善用伏笔。“老板”之神秘面纱,直到小说结尾“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才真正被揭开,这使得整篇小说悬念丛生,跌宕起伏,有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D. 作者对“赵一眼”这个人物,纯用白描,不多加渲染,通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风神,真可谓是“计白当黑”,“意在言外”。

2.结合小说情节,概括“赵一眼”这个人物的形象。

3.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道教语言和佛教语言、儒家语言大不相同。

佛教在唐代逐渐强调“心灵拯救”,靠信仰者内在自觉自我拯救,一面讲究对理论的理解,真正从理性上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面讲究对人生的感悟,真正从直觉中体验心灵的清静与自然,所以语言当是浅近、明显的。整个唐代,佛教语言是向日常化、口语化、浅明化发展。

儒家主要在强调“道德拯救”,圣人只是导师,不是万能的神灵,人都有可能是尧舜,能拯救精神的是自己的道德自觉,所以儒学宣传主要是“规劝”,而规劝主要是需要清晰的理路和严肃的箴言,没有必要神秘诡异,语言也同样需要平直朴素。

而道教则是强调“神灵拯救”,一方面是由道士垄断沟通人、神的权力,对信仰者产生震慑力量,一方面要把俗界与天界隔离开来,使天界更有诱惑力量,所以它的语言就需要“古奥”,古奥才会有神秘感,也需要“华丽”,华丽才会有吸收力。所以总的来说,唐代影响文学的宗教中,佛教语言趋向浅近自然机智,儒教语言趋向平直、朴素、严肃,道教语言趋向于古奥华丽诡秘,正是因为佛教重在启迪,儒家重在劝说,道教重在想象。

中国人常说“古怪”、“奇怪”,古奥使人觉得“怪”,奇丽也使人觉得“怪”,道教影响下的唐诗就很可能显得有些“怪”。首先,受道教影响的一些诗人普遍爱好古拙的古体诗或古风而不太擅长写近体诗。其次,受道教影响的诗人在写一些有关道教的作品(如赠道士、咏道观)时,特别喜爱用一些色彩浓艳的神奇辞藻。

对于不满足于常见语言的诗人来说,道教古奥华丽的陌生语言是他们的一个绝好的材料库,在道教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东西,所以,他们平时很注意积累道教的典故、词汇,也很注意吸收道教的句式、句法,当诗歌创作需要的时候,就从记忆中把它们找出来,放在诗歌里,使诗歌也有一种古奥、华丽的风格。

但是,仅仅有记忆力是不够的,诗歌还需要有想象力。道教给唐代诗人提供的不仅仅是语言、词汇,也刺激了诗人的非凡想象力。首先是道教信仰者在仪式上、在炼气时,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而“存想思神”就是一种对于诗人很重要的幻想力。其次是道教服药后产生的幻觉,道教的丹铅之术有很多成分是很有刺激性的,唐代诗人如卢照邻、韩愈、白居易都服食过丹药,很可能这种经验会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想象力产生刺激。

对道教典故与词汇的记忆给唐代诗人带来了道教古奥的语言风格和华丽的词汇意象,对道教故事与境界的想象使唐代诗歌有了神奇缥渺的意境。但是,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道教更使诗人有了深沉的生命意识。道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死问题,而这也是人类永恒的忧患,从《古诗十九首》起这就是诗人的一个主题。到了唐代,诗人依然在反复写这种主题。诗人害怕生命短暂,盼望生命永恒,就很自然地会亲近道教,期望在道教那里得到永恒,当然还有自由和幸福,在道教信仰很深的诗人的作品里,生命意识一直是不断吟诵的主题。李白、李商隐、李贺的诗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摘编自葛兆光的《如果没有道教,唐代诗坛或尽失半壁江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教对唐代诗人思想情感有深刻的影响,唐代不少诗人因为亲近道教而害怕生命短暂、盼望生命永恒。

B. 佛教强调心灵拯救,注重启迪,语言大多自然机智;儒家强调道德拯救,注重劝说,语言大多平直严肃。

C. 一些诗人不满足于常见语言,就从道教里找典故、词汇,借用道教的句式句法,来达到语言华丽古奥的表达效果。

D. 与一般诗人相比,受道教影响的诗人,他们大多喜欢写古拙的古体诗,近体诗即使写也多不大出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通过比较佛教、儒家和道教在拯救内容和方式上的不同,来揭示三者形成不同语言特色的原因。

B. 本文从古奥华丽的语言风格、神奇缥缈的诗歌意境和深沉的生命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道教对唐代诗人的影响。

C. 文章紧扣题目“如果没有道教,唐代诗坛或尽失半壁江山”,深入分析了道教对唐代诗歌多方面的影响。

D. 作者列举道教信仰者在炼气时要“存想思神”的例子,论证唐代诗人要有非凡想象力,须借助道教力量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的心灵拯救有两个途径:信仰者或从理性上真正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理论,或从直觉中体验心灵的清静与自然。

B. 儒家所谓的道德拯救,就是导师用自己清晰的思路和严肃的箴言,来拯救他人的精神,使他人摆脱低俗,甚至成为尧舜。

C. 道教把俗界与天界隔离开来,诱惑信仰者向往天界,而信仰者只有通过道士才能打通这一隔离,实现人与神的沟通。

D. 卢照邻、韩愈、白居易等人服食丹药,丹药的刺激性激发了他们诗歌创作的想象力,并使其语言呈现出古奥华丽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⑤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