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流派不是独木桥 ⑴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一直是京...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流派不是独木桥

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一直是京剧界深为关注的话题。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呼唤创造新流派的声音很强烈,不时见诸报刊和有关的学术研讨,成为引导流派传承的“主旋律”。然而近30年过去了,新的流派没有产生,反倒是现有流派的抢救、保护问题显得突出和紧迫起来。在纪念张派艺术创始人先生诞辰90周年的研讨会上,对于流派传承的看法,有人强调原汁原味保留,也有人主张要尝试走自己的路,只是没有人再提创造新的流派

这就颇值得思索。表面看,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流派的难产,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这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

同时,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比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余派最好是杨宝森”,依据自然是杨宝森先生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创出了杨派。杨派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老生演唱艺术,其贡献和影响怎么称誉也不过分,但若就以此论定学余“最好”,可以设想一下,余派传人都按此“最好”去下功夫,余派本身谁来传呢?还传得下来吗?依此逻辑推而广之,京剧多姿多彩的名家流派包括杨派、张派在内,岂不都将失传,从舞台上消失吗?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事实上,深入了解京剧流派传承的历史,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存在多样性的。由于传人自身条件和感知解读的差异,不论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和流派创始人完全一样,都是有距离的传承,同时学习到一定阶段,距离还会因传人各自审美和追求的不同进一步拉开,从而形成不同的走向和形态。按此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近、中、远三种传承方式:一种是近距离传承。传人的自身条件与创始人或流派演唱要求极为接近,也有志于对本派艺术深钻细研,传其衣钵,悟性很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体现流派的“原生态”。余派传人孟小冬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包括录音、唱片,作为老师余叔岩先生仅存“十八张半”唱片的补充教材,对于余派艺术后学临“”堪称功莫大焉。第二种是中距离型。传人具备相当的流派传承条件,通过学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在艺事发展过程中不囿于一派,兼学别家,融会运用,并有新的追求和创造,显示出个性特色,但还不足以称“派”(现在也有的在一定范围被冠以某派)。许多为观众所熟知的在世和去世的京剧名家属于此类型。第三种是远距离传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与原来所宗流派在表现形式、技巧特色上逐步拉开距离,形成崭新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得到行内外的普遍承认,最终独树一帜。

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和开宗立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可纳入此列的京剧名家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旦行的杨荣环,艺兼梅、尚两家,技艺精湛而全面,一直致力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演的流派代表剧目都进行了精心锤炼,根据自身的体会和顺应时代的要求做了加工处理,力求名剧新演,一些常演剧目深受行内外的好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前人的艺术实现了高水平的个性化传承的艺术家,因前些年或片面强调门派正宗、或仅以成败论英雄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前还曾遇到归属两难的尴尬处境,是十分可惜和令人感慨的。如果对他们成功的艺术创造和多样化的传承经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深入的解析研究,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既讲继承、又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给新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流派要流起来,还要流得宽广壮阔,才能长久保持创造力和生命活力。这是流派也是京剧艺术都需要的传承。

1.对第段画线句及相关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京剧界对此意见不一,所以“没有人再提”。

B“不再提”是为了纠正“呼唤创造新流派”的错误。

C.因为再提“创造新流派”就无人来传承名家流派。

D.因创造新流派受多方因素制约,仅靠提倡是不够的。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又                B.因          C.且                D.如       

3.段中加点的词“临‘书’”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段中与第段“近距离传承”、“远距离传承”对应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段列举杨荣环事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分)

6.结合文意,概括作者提出“流派不是独木桥”这一说法的理由。(4分)

 

1.D 2.B 3.依照前辈流派的唱片、录音等来学习演唱。 4.学得极像;开宗立派。 5.强调要肯定和研究“中距离型”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传承经验。 6.创造新流派受演员及环境条件的制约;流派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多样性的;流派传承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多元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原文是说“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B项,原文是说,“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流派的难产,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C项,“因为再提‘创造新流派’就无人来传承名家流派”于文无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王老师收到一个学科研讨会的通知,因有事不能参加,发短信说明。下列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因事不能莅临,错失良机,深感遗憾。

B. 因事不能到会,不能为会议效力,深表不安。

C. 因事不能到会,错失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D. 因事不能莅临,有负所望,特致歉意。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的一句是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

(3)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在《论语·述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2)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大风可负大鹏的例子,说明了成功必须有所待。

(3)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飞鸟与猿猴,从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高之险。

(4)在《声声慢》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昏落雨的凄婉景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