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

(3)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云回望合 迷花倚石忽已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合”、“倚”、“暝”、“姥”、“吟”“落”、“鹭”,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在《论语·述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2)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大风可负大鹏的例子,说明了成功必须有所待。

(3)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飞鸟与猿猴,从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高之险。

(4)在《声声慢》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昏落雨的凄婉景象。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在第二段文字中,孔子借用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后下列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注)

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一事的感受。

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 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 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 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 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 责之曰                   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

D. 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 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 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 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