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
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孤独”,杜交隔离,与他人切断联系。但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神它。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一些“长期孤独”人群,他们在一生中经历了沉重的孤独,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
研究表明,孤独会导致抑郁,而从小感到孤独的人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孤独(或抑郁)的人。2009年,英国开展了一项针对300名5~13岁儿童的研究,他们发现,孤独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陷入抑郁,发生睡眠障碍,甚至影响学业。这项研究中的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疏远,另一部分则与同龄人关系冷淡。比利时鲁汶大学心理学家马利斯·马埃斯的研究显示,只有那些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感到孤独的儿童,才更有可能害羞、被欺负以及变得抑郁。
大学生人群中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孤独的学生有了知心好友后,会和所有人的表现一样。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信任他人是产生孤独感,或让这种感觉持续存在的原因。有调查表明,有孤独感的儿童与青少年都不太信任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
1.如何理解文中“孤独”的含意?
2.孤独给儿童的成长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3.从全文看,你认为如何才能摆脱孤独?
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了治儿子小宝的病,采用了那些方法?鲁迅借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传达出什么样的观点?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写了“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说周瑜是如何使蒋干中计的。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提到“假凤泣虚凰”,“假凤”“虚凰”各指谁?说的是什么事?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余观八司马比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列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府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彼哉!
(王安石《读柳宗元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每处1分)
2.“八司马”是指______、______、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
3.王安石是如何评价“八司马”的?
阅读下面材料,根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所写:“大多数的城中男女,一心想着超车(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爬更高的位置,做更大的事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