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了治儿子小宝的病,采用了那些方法?鲁迅借单四嫂子这个人...

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了治儿子小宝的病,采用了那些方法?鲁迅借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传达出什么样的观点?

 

吃单方,许民愿,求神签,求助何小仙。展示单四嫂子的愚昧迷信,抨击人们的无情、冷漠,揭露社会的黑暗。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了治儿子小宝的病,采用了那些方法?鲁迅借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传达出什么样的观点”,这是考查学生对《呐喊》中《明天》一文内容和识记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分析能力。宝儿生病后,单四嫂子为了治儿子的病,给儿子吃过单方,去许过民愿望,求过神签,宝儿病重,她带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但何小仙只是个骗子罢了,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非无法医治,可以说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骗子联手夺走了宝儿的生命。作者借助这些“治病”的方式展示单四嫂子的愚昧迷信。而文中老拱、阿五这样的无赖整日的虎视眈眈,想占单四嫂子的便宜,这些周围的百姓在宝儿死后只充当着无聊麻木的看客,这些抨击人们的无情、冷漠,揭露社会的黑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写了“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说周瑜是如何使蒋干中计的。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提到“假凤泣虚凰”,“假凤”“虚凰”各指谁?说的是什么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余观八司马比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列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府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彼哉!

(王安石《读柳宗元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每处1分)

2.“八司马”是指____________、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

3.王安石是如何评价“八司马”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所写:“大多数的城中男女,一心想着超车(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爬更高的位置,做更大的事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孟子》

李劭凯

①纵观中国古代史,朝代之间政制的因袭和吸取前人身死国灭的教训做出的制度创新,似乎使得一个个朝代的格局渐渐由宽平趋于狭促。先秦诸子处于西周分封多国体系和大一统的过渡阶段,有的往前看,发明富国强兵的技术,有的往后看,宣扬敬天保民的奥义,其讨论问题域的格局使后人感到陌生。好比已然成为金融行业成功人士的你,仍然不妨了解一下小时候“想成为”或是后来“差点就成为”的科学家、画家的故事,虽然无补于改变既成的人生轨迹,但一来可以展望可能世界里自己的人生将如何展开,与过去和解,二来也能比较什么更重要,为后人提供更全面而审慎的建议。今天我们还要读《孟子》、读古书,更重要的意义大概在这里。

②阅读《孟子》的过程中,不妨在孟子的言行和自己的想法之间不断切换,让自己穿梭于《孟子》里的各色人等,辨析观念和诉求的异同,还原思想的碰撞和互动:与孟子打交道的那些人,他们的诉求会是什么?如果我们身处孟子的角色,我们会怎么做、出什么样的主意?孟子没像我们这么做,如果不是出于策略上的失误,那么他的目的和我们的目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沉浸和推演,兴许可以看到“迂远而阔于事情”之外更完整的孟子。

③但“迂阔”的孟子确实没能劝成大多数焦虑的诸侯,这些经历都记载在《孟子》中,联想到《孟子》由其本人与弟子叙定,说明晚年的孟子对此并不为意,他仍希望后人在必要的时候能像他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对比商鞅向秦孝公先后进以帝道、王道、霸道,终以强国之术见用,孟子确实不知变通。但《左传》“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的教诲告诫我们,高杠杆的成功总是隐含着泡沫破灭的危机,殊非持家治国常道。孟子的坚持或正是源于此顺受正命的心安,以及他发掘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后者强化了华夏文明中勇的基因,激励了无数舍生取义的后人。

④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读古书也是如此。孔子说“仕而优(有余力)则学,学而优则仕”,也是在教导我们在读书修身和责任担当之间保持审慎的平衡。日常生活里的体验,往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味孟子的心绪。今天的读书和阅历都是为了锤炼更健全的常识与德性,为更好地应对明日的起起落落、承担机运可能赋予的更多责任做好准备。

⑤有位学者曾这么描述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称之为“品质”的东西:“责任先于权利;荣誉先于利益;强者的谦卑,骄傲的服从;搏击强梁,卵翼妇孺;不轻易承诺,但所做永远多于所言;神态自若地相信最坏的前景,但绝不退缩;与其背弃信任你的人,毋宁死。”拥有这样的品质也为包含孟子在内的青春期华夏人所钦佩。希望通过阅读《孟子》,大家能够体认到,当一个这样的好人“难且值得”。古代的哲人如若地下有知,看到亲手抛下的漂流瓶种子历经数千年长成参天大树,继续荫庇着更多人追求勇敢而自由的生活,虽然生前颠沛流离,也会深感欣慰。

(《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2日16版)

1.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

2.商鞅与孟子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

3.结合全文,谈谈我们现在读《孟子》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