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所写:“大多数的城中男...

阅读下面材料,根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所写:“大多数的城中男女,一心想着超车(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爬更高的位置,做更大的事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放慢自己 天气渐凉,正是爬山的好时节。 记起年幼时和长辈们爬山,我总喜欢风风火火地往山顶赶,得意地超过那些沿途赏桂觅景的人们,可刚汗涔涔地站到山顶,就又嘟囔着无聊了。 从儿时起,我们就不停地受着“占尽先机,快人一步”的教育,如此这般,方能“脱颖而出,出人头地”。于是乎,当大多数人都开始疲于奔命时,我们便渐渐身处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就像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所写:“大多数的城中男女,一心想着超车(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爬更高的位置,做更大的事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 按理,为实现理想而全力以赴,乃人生乐事;若梦想成真,则更是幸事一桩。然而在大师眼里,怎么反成了“全然无趣”的生活了?大抵是因为我们在人世间风风火火浑浑噩噩,竟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脚步快得无暇顾及理想的初衷,来不及欣赏沿途的景致,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迷失方向。毕竟,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机会和压力永远并存。不如适当放慢自己生活的节奏,抛下暂息的锚,以求心灵的充实。 当然,放慢自己不是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更不是心如止水闭关自守。而是选择一种更从容的方式,更饱满多姿的心态。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把唐僧背上西天无疑是最快的取经方式,但是所有人都更爱看他们一步一坎地降妖除魔,因为体验才是生活的真谛。木心先生在《明天不散步了》一文中说:“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情做了,没有做好。”窃以为极有道理。其实只要用心并细心地做好一定要做的事,无论平凡或伟大,都是生命最华彩的乐章。如果我们只追求数量和速度,囫囵吞枣般地做了许多事,那到头来还不是滋味全无? 有位哲人说过:“是不是,现在每个人注定要在心里造一座让自己累却不放弃攀爬的大山?”那就让我们从山底踽踽向上,且行且欣赏,且看且珍惜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的一段话,“大多数的城中男女,一心想着超车(以最快的速度,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爬更高的位置,做更大的事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材料中展示的是一种“快”的生活方式,既列出“快”的具体表现,也指出过度求“快”的后果——习惯了全力以赴、全然无趣的生活了。而“快”的反面是“慢”,对于这两种生活态度和方式,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立意。如选择“快”,可写快速发展给人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可以写快节奏的生活给人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如选择“慢”,可写“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可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稳当当的工作”的沉稳,以及“水流心不竞,云在俱意迟”的从容。“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的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文革时期的“赶英超美”,“放卫星”,这带我们民族带来了灾难。和“快”相比,“慢”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慢”却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比如说“慢工出细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汤。但是“慢”就一定好吗?也不尽然。所以,我们在构思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要突出哪一点,突出“快”,还是突出“慢”,还是二者并驾齐驱,都要很明显的表示出来,不要含糊。其次,在论述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不能绝对化。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辨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只要符合材料,其他如“快”符合现实要求、追求有趣的生活等也可视为基本切题。 本文的切题立意大致有以下几点: 慢可以欣赏沿途景致; 慢可以让人头脑清醒,辨明方向; 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分清快与慢的关系,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孟子》

李劭凯

①纵观中国古代史,朝代之间政制的因袭和吸取前人身死国灭的教训做出的制度创新,似乎使得一个个朝代的格局渐渐由宽平趋于狭促。先秦诸子处于西周分封多国体系和大一统的过渡阶段,有的往前看,发明富国强兵的技术,有的往后看,宣扬敬天保民的奥义,其讨论问题域的格局使后人感到陌生。好比已然成为金融行业成功人士的你,仍然不妨了解一下小时候“想成为”或是后来“差点就成为”的科学家、画家的故事,虽然无补于改变既成的人生轨迹,但一来可以展望可能世界里自己的人生将如何展开,与过去和解,二来也能比较什么更重要,为后人提供更全面而审慎的建议。今天我们还要读《孟子》、读古书,更重要的意义大概在这里。

②阅读《孟子》的过程中,不妨在孟子的言行和自己的想法之间不断切换,让自己穿梭于《孟子》里的各色人等,辨析观念和诉求的异同,还原思想的碰撞和互动:与孟子打交道的那些人,他们的诉求会是什么?如果我们身处孟子的角色,我们会怎么做、出什么样的主意?孟子没像我们这么做,如果不是出于策略上的失误,那么他的目的和我们的目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沉浸和推演,兴许可以看到“迂远而阔于事情”之外更完整的孟子。

③但“迂阔”的孟子确实没能劝成大多数焦虑的诸侯,这些经历都记载在《孟子》中,联想到《孟子》由其本人与弟子叙定,说明晚年的孟子对此并不为意,他仍希望后人在必要的时候能像他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对比商鞅向秦孝公先后进以帝道、王道、霸道,终以强国之术见用,孟子确实不知变通。但《左传》“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的教诲告诫我们,高杠杆的成功总是隐含着泡沫破灭的危机,殊非持家治国常道。孟子的坚持或正是源于此顺受正命的心安,以及他发掘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后者强化了华夏文明中勇的基因,激励了无数舍生取义的后人。

④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读古书也是如此。孔子说“仕而优(有余力)则学,学而优则仕”,也是在教导我们在读书修身和责任担当之间保持审慎的平衡。日常生活里的体验,往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味孟子的心绪。今天的读书和阅历都是为了锤炼更健全的常识与德性,为更好地应对明日的起起落落、承担机运可能赋予的更多责任做好准备。

⑤有位学者曾这么描述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称之为“品质”的东西:“责任先于权利;荣誉先于利益;强者的谦卑,骄傲的服从;搏击强梁,卵翼妇孺;不轻易承诺,但所做永远多于所言;神态自若地相信最坏的前景,但绝不退缩;与其背弃信任你的人,毋宁死。”拥有这样的品质也为包含孟子在内的青春期华夏人所钦佩。希望通过阅读《孟子》,大家能够体认到,当一个这样的好人“难且值得”。古代的哲人如若地下有知,看到亲手抛下的漂流瓶种子历经数千年长成参天大树,继续荫庇着更多人追求勇敢而自由的生活,虽然生前颠沛流离,也会深感欣慰。

(《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2日16版)

1.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

2.商鞅与孟子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

3.结合全文,谈谈我们现在读《孟子》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接通地脉

陈忠实

①我在两年前调入省作协当上专业作家,妻子和孩子的户籍也随之从乡村转入城市,几乎就在那一年,我索性决定从城镇回归乡村老家。我在祖居的屋院里读中国新时期文学一浪高过一浪的小说,读着刚刚翻译过来的陌生的世界名著,也写着我的小说,是一个不再依赖土地丰歉生存着的乡村人了。

②村里的乡亲有人送来一把春天的头一茬韭菜,几个刚刚孕肥的嫩包谷穗子,一篮沾着湿土的红苕,常常引发我内心的微妙感慨,过去我曾拿着这些东西送给西安城里的朋友,现在我自己反倒成为接受者了。我在接过一把韭菜一篮红苕几个嫩包谷穗子的时候,分明意识到我和这块土地依存的关系割断了,尽管还住在祖居的老屋里,尽管出出进进还踩踏着这方土地,却无法改变心底那一缕隐隐的空虚的发生。

③我对村长好心好意的提议之所以犹疑不定,是因为我已无资格耕种哪怕巴掌大一块土地了。村长显然早已揣透了我的顾虑,解释说,村口场塄下这一畛子地,猪拱鸡刨,你交回的那二分地分给谁谁都不要,这几年都荒着,你种点包谷谁也没意见。

④我便种上了包谷。这二分地在村子东头的场塄下。大约整整干了三天,手掌上的血泡儿用纱布缠了几层,仍有血丝渗出来。又过了几天,于夕阳沉落西原的傍晚,我在湿漉漉的地皮上看见一根根刚冒出来的嫩黄的旋管状的包谷苗子时,心底发生了好一阵响动。我坐在被太阳晒得温热的土墚上,感觉到与脚下这块被许多祖宗耕种过的土地的地脉接通了,我的周身的血脉似乎顿然间都畅流起来了。

⑤我在这二分地里间苗定苗,锄草施肥。三伏的大旱时节抽水灌溉,我便脱了鞋子,用铁锨挖开灌渠的口子把水放进地里,双脚踩着沁人肌肤的井水,让每一株包谷都浇灌得足饱。

眼瞅着包谷拔节了,冒出天花和红缨来,绿色的包谷穗子日渐肥大起来,剥开一条缝儿,已经孕出白色的一排排颗粒,用指甲轻轻掐一下,牛奶似的稠汁蹦溅到我脸上。我掰下一篮,剥去绿色的皮壳,等待周末从寄宿中学回家的女儿,那是作为一个父亲最温馨的等待时刻。我后来在这二分地里种过洋芋(土豆),收获的果实堆在屋角,有亲友来家,便作为礼物相送。也种过白菜和萝卜,只有载种大葱大获成功,许是我勤于松土,那葱长得又粗又高,葱白尤其多,做料子菜自不必说,剥了皮生吃也很香甜,我常常是一口馍一口生葱吃得酣畅淋漓。

⑥我在这二分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的劳动中,渐渐稀少了到河堤散步的习惯,或者说替代了。我在一天的阅读或写作之后,傍晚时分习惯到灞河边上散步,活动一下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腰和腿。河堤内侧的滩地里是汗流浃背忙于做事的男人和女人,河堤外侧的沙滩上是割草放羊的孩子,我往往在那种环境里感到不自在,很难生出古典和现代才子们赏山阅水的情致来。现在,当我在那二分地里为包谷除草或为大葱培壅黄土的时候,满脸汗水满手土屑,猛不防会有一个我能闻声辨人的人发出的声音:“还是把式喀!”然后就在地头坐下来,或者他抽我递给他的雪茄,或者我抽他的旱烟,然后说他儿子或女儿遇着什么难事了,需得我去帮忙交涉,我比他的“面子”大哇……我往往在那种时刻,比之在河堤上散步时的感觉稍好。

⑦这几年间,大概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出活的一段时光,无论是中篇《蓝袍先生》、《四妹子》、《地窖》等,以及许多短篇小说,还有费时四年的长篇《白鹿原》,我在书案上追逐着一个个男女的心灵屏气凝神专注无杂,然后于傍晚到二分地里来挥镢把锄,再把那些缠绕在我心中的蓝袍先生四妹子白嘉轩田小娥鹿子霖黑娃们彻底排除出去,赢得心底和脑际的清爽。只有专注的体力劳作,成为我排解那些正在刻意描写的人物的有效举措之一,才能保证晚上平静入眠,也就保证了第二天清晨能进入有效的写作。这真是一种无意间找到的调解方式,对我却完全实用……我在二分地的包谷苗间大葱行间重归沉静。

(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2.结合文章④~⑥段内容,简要分析“我”在重新种地以后的情感变化过程。

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探究文章题目“接通地脉”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而后万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落花人独立,______________。(晏几道《临江仙》)

(7)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上片所写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2)结合下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羁旅相思之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智勇闻。及梁末,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节者,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窍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揭,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公奋然自  必:坚定    B. 得全其节者,矣  鲜:少

C. 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节  死:为……而死    D. 以三日破敌  期:期待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智勇闻/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B. 不幸而出乎其时/宁能知人卒不救

C. 皆怒有怠心/泉甘土肥    D. 得全节者/非子房谁全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4.结合全文,说说王彦章“义勇忠信”表现在哪些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