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也有人说,善良是优秀的品性,但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则。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与善同行 善良是一缕阳光,照亮远方;善良是一缕细雨,滋润万物;善良是一泓清泉,灌溉生命;善良是一口良药,去除病痛。 在生活中,我们应。在学习中,我们应。在工作中,我们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师的声音就是一种召唤。就像在生活中,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老爱幼,充满善心,让善良传递在人世间,播种“善良”,让它遍及全世界。这是我们的责任。善良的人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每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多一点善心,少一点邪恶,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善良与邪恶,决定自己的成败。选择善良,,你会发现,你是一个成功者,一个有思想的人。选择邪恶,与恶同行,你会陷入困境,走入迷茫。对待善和恶,我们应谨言慎行;我们的一生,应该不断追求善。失业工人冉阿让,不堪饥饿偷了一片面包,被判5年苦役。因4次企图越狱,加刑至19年,受尽折磨,出狱后,教主以善心和爱心感化了他,将他脱胎换骨为“人道的,宽宏大度的良民”。他不记仇恨,终将那个冥顽的鹰犬的良心唤醒,成了一个拥有善心的人。冉阿让的善良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管做什么事,用1一颗善心对待他人,用一颗善心去理解、关心他人,让社会充满善心,战胜邪恶之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良也不是生下来就拥有的,在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管做什么事都有责任心,不偷懒。遇事总想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久而久之,你就会拥有善良之心。一心向善,与善为伴,确实需要持之以恒的追求和毅力。一个善良的人,心灵是纯洁的。拥有善良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尊重,并因此以你为荣。作为学生,应该拥有善良之心,对待同学,和谐共处,对待问题,认真思考。我相信,善良终究战胜邪恶。如果你正在走向邪恶之路,我希望你能回头看看身边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美好的,放弃邪恶,拥抱善良,你就会走向成功。 与善结缘,与善为伴,每个人都有“善”的慧根,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让善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善良是发自肺腑的真诚,能赢得尊重,这种情感同样也能得到友善的回报。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善良的人最易赢得友谊和朋友;善良需要真诚的心;要以善良之心回报友善之情。善良是一种崇高的品格。一个人有一个善良的心,不仅能帮助身边的人,而且能带动身边的人去恶向善。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把善良留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拥有善良,珍爱善良,撒播善良,多些爱心,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但是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则”,善良最能促进社会和谐,也是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别人让你帮他做的所有的事情你都要帮他做的,要看事情的质和自己的能力,所有要有原则。其实任何一个好的道德品质都与善良分不开的,甚至于要有善良为基础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都有着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许多原则性的问题是不容置疑和改变的,比如法官判案时不能因感情的原因而去改变判决的结果,因为依法办事是断案的原则;裁判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改变判罚的尺度和结果,因为按规则办事是裁决的原则;学生不能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在考试中作弊,因为诚实是做人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渔父》)

(2)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         登:登上,到达。

B.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 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B.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C. 有成必有坏                       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D. 皆争出谷佐官                       教慎于接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 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 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 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2)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然之美

①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念乃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不似儒家仅局限于人事界。

②西方亦有很多自然哲学家,其基本精神和观点与庄子有很大的不同。希腊人往往把自然界看成无意义的物质世界;中世纪时更视之为实现人性虚荣欲望的活动场所,因而把它当作罪恶之域;及至近代,则把自然界看成是数理秩序、物理秩序的中立世界,并排除一切真善美的价值,视之为非价值的领域。

③西方的自然哲学,以客观世界为对象,人类处于卑微的地位。尤其是早期希腊哲学思想,均不出自然的范畴,那些哲学家所注意的是外在的世界,并持科学的态度加以剖析了解。至于人类,则仅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他们对人类生命的活动及价值,便忽略不谈。庄子的自然哲学则不然,他以人类为本位,并将生命价值灌注于外在自然,同时,将外在自然点化而为艺术的世界。由是,在庄子的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似西方常处于对立的“分割”状态,而是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

④许多西方哲学家,将自然视为价值中立的世界,更有不少人将自然视为负价值的领域,遂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冲突与斗争中。罗素谈到人类的“三种冲突”时说:“人的天性总是要和什么东西冲突的。”而斗争胜利便是生存的要件,胜利者往往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他们将自然视为一种束缚,为了解除束缚,于是致力去认识它,克服它。西方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能够如此发达,大抵可以说是此态度所促成的。

⑤综合来看,西方以往的形而上学家,对于自然均表现出一种超越的观念。他们常在自然之外,幻想另一超自然以为对立。到了近代,哲学家才借助科学知识,就自然本身做出剖析,这是属于纯理论系统的建构,而他们和自然接触后的态度却迥异于庄子。在庄子心目中,广大的自然乃是各种活泼生命的流行境域,自然本身,含藏着至美的价值。所以庄子凭空构造一个虚空的超自然,也不将现有的自然视为沉滞的机械秩序。

⑥庄子认为自然是生我、养我、息我的场所,我们的衣食取之于自然,游乐凭借着自然,阳光空气、春风秋月,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无尽藏”宝物。这样的自然实为滋生万物的母性自然。所以在庄子心中,人和自然之间根本没有冲突,相反,彼此间有着和谐的气氛。庄子《齐物论》上的“三籁”,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自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以至于人身都是一个大和谐。

⑦“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大自然对于庄子心境的熏染,无疑是很深刻的,再加上他那独特的审美意识,所以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一个美妙的境域,我们根本无须在世外另找桃源。他深爱这个自然世界,因而对它采取同情与观赏的态度。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方自然哲学家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是无意义的物质世界,是实现人性虚荣欲望的罪恶之域。

B. 自然界是数理秩序、物理秩序的中立世界,它属于非价值的领域。

C. 要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外在的世界,人类生命的活动及价值可以忽略不谈。

D. 要将生命价值灌注于外在自然,将外在自然点化而为艺术的世界。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罗素认为人和自然是冲突对立的,而人类只有战胜自然,才能生存下来。

B. 西方的哲学家往往想要超越自然,幻想自然之外有另一超自然与之对立。

C. 庄子认为现有的自然是沉滞的机械秩序,所以他凭空构造一个虚空的超自然。

D. 在庄子看来,自然具有滋生万物的母性,人和自然没有冲突,关系极为和谐。

3.请根据相关内容,概括“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