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         登:登上,到达。

B.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 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B.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C. 有成必有坏                       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D. 皆争出谷佐官                       教慎于接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 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 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 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2)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1.A 2.A 3.C 4.(1)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 (2)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3)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 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登”,结合“岁适大水”“上田”分析,应该译为五谷成熟。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定语后置标志;的人。C项,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来;介词,用。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原文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仆”译为倒,“集”译为汇集。(2)“举”译为全,“劝”译为劝勉,“非”译为非难。(3)“网罗”译为搜集,“考”译为考证,“稽”译为考查,“理”译为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然之美

①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念乃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不似儒家仅局限于人事界。

②西方亦有很多自然哲学家,其基本精神和观点与庄子有很大的不同。希腊人往往把自然界看成无意义的物质世界;中世纪时更视之为实现人性虚荣欲望的活动场所,因而把它当作罪恶之域;及至近代,则把自然界看成是数理秩序、物理秩序的中立世界,并排除一切真善美的价值,视之为非价值的领域。

③西方的自然哲学,以客观世界为对象,人类处于卑微的地位。尤其是早期希腊哲学思想,均不出自然的范畴,那些哲学家所注意的是外在的世界,并持科学的态度加以剖析了解。至于人类,则仅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他们对人类生命的活动及价值,便忽略不谈。庄子的自然哲学则不然,他以人类为本位,并将生命价值灌注于外在自然,同时,将外在自然点化而为艺术的世界。由是,在庄子的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似西方常处于对立的“分割”状态,而是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

④许多西方哲学家,将自然视为价值中立的世界,更有不少人将自然视为负价值的领域,遂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冲突与斗争中。罗素谈到人类的“三种冲突”时说:“人的天性总是要和什么东西冲突的。”而斗争胜利便是生存的要件,胜利者往往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他们将自然视为一种束缚,为了解除束缚,于是致力去认识它,克服它。西方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能够如此发达,大抵可以说是此态度所促成的。

⑤综合来看,西方以往的形而上学家,对于自然均表现出一种超越的观念。他们常在自然之外,幻想另一超自然以为对立。到了近代,哲学家才借助科学知识,就自然本身做出剖析,这是属于纯理论系统的建构,而他们和自然接触后的态度却迥异于庄子。在庄子心目中,广大的自然乃是各种活泼生命的流行境域,自然本身,含藏着至美的价值。所以庄子凭空构造一个虚空的超自然,也不将现有的自然视为沉滞的机械秩序。

⑥庄子认为自然是生我、养我、息我的场所,我们的衣食取之于自然,游乐凭借着自然,阳光空气、春风秋月,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无尽藏”宝物。这样的自然实为滋生万物的母性自然。所以在庄子心中,人和自然之间根本没有冲突,相反,彼此间有着和谐的气氛。庄子《齐物论》上的“三籁”,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自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以至于人身都是一个大和谐。

⑦“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大自然对于庄子心境的熏染,无疑是很深刻的,再加上他那独特的审美意识,所以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一个美妙的境域,我们根本无须在世外另找桃源。他深爱这个自然世界,因而对它采取同情与观赏的态度。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方自然哲学家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是无意义的物质世界,是实现人性虚荣欲望的罪恶之域。

B. 自然界是数理秩序、物理秩序的中立世界,它属于非价值的领域。

C. 要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外在的世界,人类生命的活动及价值可以忽略不谈。

D. 要将生命价值灌注于外在自然,将外在自然点化而为艺术的世界。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罗素认为人和自然是冲突对立的,而人类只有战胜自然,才能生存下来。

B. 西方的哲学家往往想要超越自然,幻想自然之外有另一超自然与之对立。

C. 庄子认为现有的自然是沉滞的机械秩序,所以他凭空构造一个虚空的超自然。

D. 在庄子看来,自然具有滋生万物的母性,人和自然没有冲突,关系极为和谐。

3.请根据相关内容,概括“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赭衣,关三木    B. 奚以之九万里而

C. 彭殇为妄作    D. 吴会于云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狱吏则头地。            枪,同“抢”,撞击。

B. 亦欲以究天人之。          际,关系。

C. 而后乃今风。              培,凭。

D. 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期,期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

B. 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缺乏运动的“懒宅”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怎样锻造出未来世界接班人的强健体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C. 想让城市变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概括了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