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讲一讲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或者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阅读的重要性 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在哺育灵魂,如果不读书,在写作文时,就会没有任何好词、好句可以引用,你的作文便会枯燥乏味,没有很多好词、好句可以引用,便会没有文学色彩。读书是多么重要,不读书,就无法立足。 读书可使人心胸坦然,心驰神往,开拓视野。“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句格言,把握每一分钟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书必须要用心,用平常心去对待读书.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达理,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正寻找这宝贵的黄金屋,为此我将百倍努力,在追寻知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饶,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的中心内容是阅读对人的影响,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提示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事业上的”,即阅读伴随着自己的精神和事业的成长;“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讲的是“阅读对人的影响”,由此可以立意为“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行文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逐层的论述,论述时主要从“为什么阅读”和“怎么样阅读”的角度分析,可结合当下的碎片化阅读或微阅读以及音像媒体对纸质阅读的冲击谈阅读的作用,使文章更有现实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木质的村庄

王 芸

①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②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③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

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⑤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村民出门抬头便见它们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们荫庇。它们仿佛一条隐秘的时光通道,连接着村庄的源头。

⑥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

⑦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⑧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进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

⑨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

⑩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训了。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⑾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⑿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的脏腑在半人高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100”。新与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⒀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⒁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⒂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⒃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⒄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警觉    隐没    B. 惊觉   隐没

C. 警觉    湮没    D. 惊觉   湮没

2.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心翼翼    B. 面目全非

C. 不足为训    D. 触目惊心

3.作者对老宅的整体印象,下列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古旧    B. 安详    C. 妥帖    D. 压抑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题目强调的“木质”,既包括建造村庄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处见缝生长的草木,还包括村头村尾、桥边河沿栖息的大树。

B. 显峰和老詹作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们拥有对木质村庄眷恋不舍的共同情怀,跟江南传统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审美对象。

C. 作者只抓住“木质”这一南方传统村庄的构成元素细加品味,便道出了村庄的特点和其蕴含的古风古韵,展现了独特的写作视角。

D. 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模式得以复建,这是暗示之法,耐人寻味。

5.文章第④段有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6.请分条概括文中老宅的几种命运及各自背后的原因。

7.文末“但,这不是完结”体现了作者对古村未来的思考。作家冯骥才也说:“近10年间,我们失去了90万个村落。村庄在崩溃,大批人往城里走。村落问题,越来越让人心疼。” 你怎么看待古村逐渐消失这种趋势?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李太白画像

(宋)李纲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余吐拭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

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载已仙去,图像耸风神。

【注】①相传李白醉酒呕吐,唐玄宗以巾帕为其拭面。②“大儿中令”、“坐忘人”,分别指李白的好友郭子仪、司马子微。

1.下列诗句没有表现李白“逸气薄青云”的一项是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C.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D.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2.下列诗句所表现的人物“风神”与“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B.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下列评价与李纲词中李白诗歌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B.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摘自余光中《寻李白》

①分别写出李白诗中含有“月”、“酒”的诗句。

②余光中诗句中的“剑气”,可理解为李白的豪气、才气。请结合李纲词作或你的阅读积累,对“剑气”加以阐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之以弦歌,广之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

B. 然后之以弦歌        申: 反复说明

C. 人之才            兼:超过

D. 其蔽也贼              贼:偷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世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性也

B. 广之读书           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 傅说诏其君         非此谓也

D. 况余人乎?         凡学不读书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

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5.本文作者与其父______、其兄______并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6.用斜线(/)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①请从《三国演义》中任选一个地点,描摹一下你与书中人物在此地相遇时的场景。要

求:依据人物的性格特质,展开合理想像。字数150字左右。

②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阅读了《三国演义》,请以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字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

(1)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5) 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6)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7)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8)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9)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