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与城市 刘冬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与城市

刘冬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对先秦时期的城市生活多有记录,展现了当时的城市文明。近年新发现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中,即称《国风》为《邦风》。国、邦指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邦国。学者多认为《邦风》才是《风》诗的初名,汉代因避刘邦讳而改为《国风》。无论是“国风”还是“邦风”,都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诗经》是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商颂·玄鸟》说:“邦畿千里。”指出了天子所居国都管辖的范围十分辽阔。《商颂·殷武》又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商代都城城墙的雄伟气概。《绵》诗的行文完全是按照实际建筑的顺序一一展开:先察看地形,占卜决疑,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展现出对土地的重视及建设新城市的自豪之情。诗中所描写的城市建设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细节描绘具体而清晰,可视为城市建筑史上的宝贵史料。

在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国”中不仅有宫殿区、居住区,还有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城的东部更是商业发达、人们常常活动的地区,所以在《诗经》中才多次出现“东门”的意象。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直赋城东门外热闹场景,其间城市居民郊游的场面写得十分热烈生动。《周礼·天官·内宰》说:“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周人筑城后即划出一块地方设“市”(市场),城邑市场里的“肆”,按惯例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卖酒的场所自然被称为“酒肆”。《诗经·小雅》一首《伐木》篇写道:“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意思是说,有酒就把酒过滤了斟上来,没有酒就去买来。从诗意看,似乎西周时酒随时都可以买到,人们也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买酒。在今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的宫殿遗址内,发现了一处藏冰的窖穴。冰窖在古文献中称为“凌阴”。《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秦都雍城凌阴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诗句的解释提供了实物例证。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居住在城市中的是“国人”,在城市中过着远优于乡野,优于于所谓“野人“与”“小人”的富裕生活,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诗经》中25次提到“国人”,如《曹风·鸤鸠》中的“淑人君子”戴着青黑色的皮帽子,腰束丝带,举止彬彬有礼。相当一些篇章描写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更见其奢华铺张,他们在歌乐宴饮中“钟鼓既设”(《小雅·彤弓》),席间是“清酒百壶”“炰鳖鲜鱼”(《大雅·韩奕》),加之美轮美奂的宫室,透露出城市生活的繁荣。《小雅·都人士》对城邑中人服饰举止的描写十分细致、全面:“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字句间清晰可见的“都人士”、“君子女”皆为都邑中人,而无论是眼前所见,亦或心中怀想的,都是城郭风

(《光明日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诗论》中,即称《国风》为《邦风》,可见《诗经》是与当时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

B. 《诗经》对先秦时期的城市生活多有记录,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的说法大相径庭。

C. 从《商颂·玄鸟》和《商颂·殷武》这些诗对国都以及城市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大部分诗篇与城市相关。

D. 《诗经》中《绵》诗,更是记录和描写了实际建筑的顺序、建筑的细节描绘及城市建设的规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诗经》 某些篇章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城市中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非常明显。

B. 从《周礼·天官·内宰》来看,当时周人筑城后就划出一块地方设市场,并且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不同的场所。

C. 卖酒的场所被称为“酒肆”,从《诗经·小雅》的诗意来看, 西周时人们就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去买酒。

D. 《豳风·七月》中的的诗句就记载了冰窖和冰块的事实,这也从某个方面证明了《诗经》与城市相关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诗经》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证据来证明,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 从《小雅·彤弓》和《大雅·韩奕》中的诗句中看出,《诗经》描写了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这也证明了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经》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这一观点。

C. 《诗经》中的《小雅·都人士》,对城邑中“都人士”、“君子女”的仪容之美进行了十分细致、全面的描写,意在体现周王朝当时“国人”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

D. 文章通过《诗经》中大量实例充分说明,《诗经》的内容除了我们已了解的对祭祀、宴饮、农事和时政世风、 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外,还有许多篇章中记录了与城市相关的内容。

 

1.C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诗经》中的大部分诗篇与城市生活相关”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说《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是“许多”不是“大部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不是“从《诗经》某些篇章中可以看出”,而是“从考古发据材料看”。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体现周王朝“国人”“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不准确,因为这里不能体现“乐”,只能说合乎礼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子叫作“一年竹”。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 然而由于缺少了寒冬的历练,“身子骨”没有经受过风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来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大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你学过的对联知识,并结合白居易《琵琶行》的内容,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弦间抒怨,弹出红颜人世凄凉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霜,大多在晴天形成。深秋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掀开了被,散热颇多,____ ,水气就会凝结形成细细的冰针,或是六瓣的霜花。霜非霜冻,见霜时的温度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____ ,危害庄稼。霜降时节,百花凋零,____ ,争奇斗艳,“撑住残秋是此花”。漫步于菊花丛中,虽寒意盈怀,仍似融入一片春光烂漫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涂鸦之作,不足当恩师一哂,如蒙赐正,足下不胜感激!

B. 欣闻敝校80周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这次活动时间仓促,多有不足,让您见笑我了。

D. 犬子结婚之喜,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他非常喜欢霍金的著作,对霍金的《时间简史》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C. 期盼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终于开播,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近几年来,王倩予教授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间传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