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胡同(tóng) 齑(jī)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胡同(tóng)       齑(jī)粉      启碇(dìng)     蓊(wěng)蓊郁郁

B. 鹰隼(sǔn)      渐(jiān)染    颓垣(yuán)     茕(qióng)茕孑立

C. 缱绻(quǎn)    新正(zhèng)    木讷(nè)      千丝万缕(lǚ)

D. 精髓(suǐ)     嫉(jí)妒       生肖(xiāo)     纨绔(kù)子弟

 

B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考生要注意平时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A. 胡同tòng 、C. 新正zhēng 、D.生肖xià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坚守的意思是坚决守卫,不离开。做人做事应该有坚守的品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坚守,有的人坚守岗位,坚守职责;有的人坚守规则,坚守法律;有的人坚守底线,坚守信仰;有的人坚守道德,坚守良知……

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脱离话题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年日子过去了。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情绪都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①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个山上的喽啰!”

祖父当时不做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闪不知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喽罗!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这一次虽在这喽罗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和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1.对文中画线句子①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年新年的节日氛围不浓,亮点不多,回味不佳,没有期待。

B. 这两年的新年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C. 两年前的那个端午节,龙舟竞发,锣鼓喧天,才让人回味无穷。

D. 两年前的端午,翠翠邂逅傩送,其言其行挥之不去,深刻难忘。

2.对文中画线句子②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碧溪岨老船夫的孙女,孤苦无依,自卑而自闭。

B. 两年前河边码头的闹剧,让人羞涩难堪,不堪回首。

C. “不说”是因为翠翠娇羞,“笑”则是因为回忆甜美。

D. 顺顺家常年多嘴、揭短、挑事,翠翠不愿理睬回应。

3.对文中第二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段描绘了边城百姓庆贺新年时锣鼓喧天、喜庆祥和、繁荣富庶、和谐安宁的都市景象。

B. 本段中“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说明边城延续着军民同乐的习俗。

C. 本段中作者笔下的边城小镇从迎春到十五,舞龙耍狮子、放鞭炮放烟火,无不热闹非常。

D. 本段城中军营、关税局长公馆、一些大字号等对庆贺新年非常重视,都做了充分准备。

4.下列对文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爷爷真诚热情,平和友善。陪翠翠到城里看赛龙舟,见到顺顺家去年送翠翠回家的长年,亲切地拉着手寒暄。

B. 顺顺慷慨洒脱,乐于助人。老船夫称赞大老抓到的肥鸭,他便让大老把肥鸭送给翠翠,还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C. 翠翠天真活泼,聪慧温柔。直言那个人“真像个山上的喽啰”;听到那人说“翠翠,你长大了”时只是沉默以对。

D. 顺顺家的长年行事粗疏,为人谨慎。打着火把走路,翠翠觉得他像喽啰;送翠翠到家后,坚持不喝老船夫的酒。

5.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返璞归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色彩强烈的句子,只求言语的亲切。

B. 选文呈现了“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淳朴勤俭的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文中人物的封闭、保守、落后。

C. 选文如一首清澈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展现了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D. 选文描绘了一个安宁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每个人身上都焕发出人性美、人情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简单地说,小品文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的一种杂文。“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的,但当时所谓“小品”,指的是佛经的简本;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现代小品文受西洋essay(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令人有幽默感。一方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一不可以写。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哲理。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太不相同了。

关于小品文,鲁迅有很好的评论。他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把古代的小品文比做士大夫家里的小摆设,把现代的小品文比做匕首和投枪。这样,他就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学的地位。鲁迅的杂文,有许多篇可以认为是革命的小品文,他凭着这匕首和投枪,和社会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我们学习小品文,就是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小品文大约要有下列一些特点。第一,好的小品文常常是幽默的。幽默并不就是滑稽。滑稽只是逗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幽默”的正确含义是用严肃的态度来逗笑,好的小品文要做到你笑我不笑。第二,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浅意深,言近旨远。言浅,因为讲的往往是日常生活琐事,人人看得懂;意深,因为其中包含着哲理,只有聪明人看了才发出会心的微笑。言近,因为讲的往往是眼前的事物;旨远,因为从这一件小事可以推类引申出许多大道理来。第三,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即使是对敌人,小品文也只能是冷嘲热讽,而不是肆意谩骂。

古今小品文都讲究情趣,没有情趣不能成为好的小品文。但是情趣不等于低级趣味。低级趣味的作品只能逗笑,不能耐人寻味。要医治低级趣味,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中国文学,而且要研究外国文学。上面说过,现代小品文受西洋随笔的影响很深。不研究西洋文学,不容易把小品文写好。小品文要有书卷气,要使读者感觉到你是博览群书的人。书卷气是医治低级趣味的良方。诗讲究意境,小品文也讲究意境,要把小品文写成一首意境高超的散文诗。写小品文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敏锐的观察,既然小品文是从各个方面描写社会生活的,小品文的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否则不能发现社会生活的隐秘,把它揭露出来。

(节选自王力《谈谈小品文》,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书卷气的文章不是小品文。

B. 博览群书的人才能写出有书卷气的小品文。

C. 优秀的小品文都应该有书卷气。

D. 博览群书的人能使人感觉到小品文的书卷气。

2.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品文作为一种杂文,具有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的特征。

B. 晋代“小品”是指佛经的简本,晚明的小品文是一种散文,两者不同。

C. 现代小品文受西洋随笔的影响,文学价值高于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文。

D. 现代小品文既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大的方面,也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小的方面。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鲁迅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学的地位,并创作出优秀的小品文。

B. 好的小品文往往给人以幽默感,使人笑过之后想出许多道理。

C. 好的小品文往往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引申出许多大道理来。

D. 好的小品文因对敌人也绝不辱骂、恐吓,所以缺乏战斗力。

4.下列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要想写出有情趣的小品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B. 若不认真研究外国文学,那么创作的小品文就会缺少书卷气。

C. 写小品文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D. 鲁迅的小品王如匕首和投枪,我们应该像鲁迅学习写小品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周围岛屿以及南极辐合带以南的海域(南大洋)。南极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通常所说的“南极”广义上指南极地区,狭义上则仅指南极大陆。

南极冰盖是由降雪不断堆积形成的,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冰川和淡水资源,冰盖上许多地点冰体厚度超过4000米,平均厚度约2450米,冰储量占全球冰川的90%,占全球淡水总量的70%左右。据估算,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60米。南极冰盖底部地形复杂,有河流、湖泊,我们对其动态、水质、水生生物知之甚少,水体对冰盖流动的影响也不清楚;约占南极冰盖面积10%的冰体流动到海洋,形成漂浮的冰架,冰架断裂形成冰山。每年南极海冰的范围在300万平方千米到1800万平方千米之间波动。冰盖、冰架、冰山、海冰组成的南极冰冻圈,其资源、环境和气候效应极为重大!

南大洋不仅仅是捕鱼和捕捞磷虾的场所,而且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南大洋连接全球海洋,其冷水驱动了全球大洋环流系统,将大气中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输送到深海,调节和改变全球气候。同时,表层海水溶解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南大洋表层海水酸化,影响着南大洋生态系统。

揭示南极洲的地质历史,需要了解南极大陆地壳和地幔的结构及其如何影响这块超级大陆的形成和漂移;研究表明,南极洲的生命进化、延续和多样性研究有了一些新认识;干燥、低温和稳定的大气层使南极成为天文学家观测空间和宇宙最理想的地点;此外,南极冰下湖泊可以模拟木星及其卫星的自然条件,已经收集到的陨石则提供了太阳系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有些冰下湖可能自千万年前形成后一直封闭在巨厚冰层之下,其蕴藏的生物信息有着极为重要的生命科学价值。

1959年12月1日签署的南极条约,是南极考察历史和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南极条约规定,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自由,促进国际合作科学考察。目前,有四十多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

(节选自秦大河《南极的价值及考察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南极冰盖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南极冰盖是由降雪不断堆积而形成的。

B. 南极冰盖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淡水资源。

C. 南极冰盖冰储量占全球冰川的90%。

D. 南极冰盖融化与海平面上升是因为全球变暖。

2.下列表述,不属于冰山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

A. 冰盖底部地形复杂。    B. 冰体流动到达海洋。

C. 冰体形成漂浮冰架。    D. 冰架最后断开分裂。

3.下列对“南极冰下湖泊”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模拟木星及其卫星的自然条件。

B. 提供太阳系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

C. 成为天文学家观测宇宙理想的地点。

D. 蕴藏着能体现自然科学价值的信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科技飞速发达,所以我们对南极冰盖底部的河流、湖泊的动态、水质、水生生物等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B. 全球海洋的冷水驱动了全球大洋环流系统,将大气中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输送到深海,调节和改变全球气候。

C. 只要了解南极大陆地壳和地幔的结构及其如何影响这块超级大陆的形成和漂移,就能揭示南极洲的地质历史。

D. 南极条约对促进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自由,促进国际合作科学考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②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③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1.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台,立刻被眼前的客人所震惊,喧嚣的歌舞声响彻威武的汉家营。

B. 颔联写原野上,万里积雪闪着寒光,在边关曙色中,只见军旗高挂,迎风飘扬。

C. 颈联写战场上的风火使月亮黯然失色,海边云雾缭绕着的群山簇拥护卫着蓟门关。

D. 尾联写诗人感想:虽然少年时比不上班超投笔从戎,但如今愿学终军请缨建立功勋。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颔联对仗工整,写积雪连绵万里,寒光闪闪,战旗飘飘,动静结合,意境开阔,遍地特征突出。

B. 颈联“侵”“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烽火无情、云山有情,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C.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深化了主题。

D. 本诗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立功报国壮志,气势雄豪,蓬勃向上,催人奋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