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不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乙】在对“得”、“达”、“ 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太执着、太固执地追求它时,它往往最难获得。这当然不是命运在开玩笑,而是因为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我们会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这种心境和冲动又总是要阻碍我们获得成功。我们愈是得不到,便愈是想得到。于是焦躁、烦闷、不安、憎恨不时地侵蚀我们的心灵,人生在这里便陷入一种痛苦的折磨之中。【丙】因此,要不受“得”之累,就必须放弃对“失”的恐惧,既执著于此中,又超然于此外。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才不致肤浅,想得开方不致狭隘。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急功近利

C. 侵蚀

D. 不致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1.A 2.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关注词语所使用的语境、对象。A项,“我们会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中“受”与句中的“所”不能搭配,应改为“为……所”,这是表被动关系。B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句中说我们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就会急于求成,使用正确。C项,“侵蚀”,①逐渐侵害使变坏,②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③岩石经自然侵蚀风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句中是说“焦躁、烦闷、不安、憎恨”等不良情绪对我们心灵的侵害,使用正确。D项,“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句中说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想得开才不会导致肤浅和狭隘,使用正确。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应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识记辨析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B项,“在对‘得’、‘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中“得”“达”“成功”之间的顿号使用不当,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因为有引号、书名号的存在,这些并列关系已经显示得很清楚了,如果加上顿号或书名号,则有一种冗赘的感觉,故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间不宜用顿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胶是用驴皮煎煮而成,能补血滋阴、润躁止血的佳药,用黄酒(yáng)化后食用可养血(qū)风,减轻疲劳,早在北魏时期,就被当作朝廷贡品。

B. (jì)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yì)熠生辉。

C. 蜚声中外的瓷器发(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一双巧手塑乾坤,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nè)。

D. 艺术家消(mǐ)了直观欲望与主观情绪,利用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色彩关系,或清晰呈现物品轮廓,或将其隐(nì),在背景中遵循物品的基本形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的朱孟勋,20年前,妹妹因身患白血病过世,母亲伤心欲绝,甚至一度出现了精神问题。而朱孟勋与妹妹有几份相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穿上女装,母亲竟然开心了起来。于是,这20年来,他一直穿女装哄母开心。在朱孟勋的衣柜中,全是女装,他已经好久没穿男装,也没有男装了。但朱孟勋却说,如果有一天母亲百年归世了,他就穿回男装,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很多网友觉得他是个“神经病”,而他并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只要母亲开心就好。”

为此,“孝敬在线”网站与“公共文明评估”网站均准备开设栏目展开互动讨论,请你任选一个网站,从朱孟勋或网友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两段文字,在逻辑推断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请分别说明各段的问题。

(1)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业成绩都突飞猛进,所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有人认为某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灭绝。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物种灭绝其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据科学考证,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自然灾害是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所谓综合法,就是从条件到结论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这样几个条件,从它们出发,朝着结论的方向我们一步步推导,①___,这就是综合法;反之,②____,则称之为分析法。运用分析法,③____,问想要得到这个结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为了得到那个条件我们又需要证明什么呢?这样一步步推导,顺利到达已知的条件,整个分析就结束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氯化钠,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是盐巴的主要成分。

B. 交警对途经现场拒绝帮助救援的司机严令:“不可见死不救,必须立即救人!”

C. 希望你们这些知名的国学专家、学者,都能尽匹夫之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 一在建楼盘,其工地围栏上张贴的一条宣传标语:“超越自我,永不封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