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甘之若饴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埋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④

 

D 【解析】试题分析:甘之若饴: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属于望文生义。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属于不合语境或对象不当。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使用正确。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褒贬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定风波》中,体现苏轼隐逸的意向、旷达的心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用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醉花阴》中,从佳节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当年儒雅倜傥、指挥若定、从容泰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柳永《雨霖铃》设想今晚别后生活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清照《声声慢》中,写花枯萎,再已无人摘取来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B. 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C. 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 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E. 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B.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C.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D.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其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和断代史;如《左转》、《战国策》就属于编连体史书,《国语》就属于国别体,《史记》就属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就属纪传体断代史。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等。

D. 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 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C. 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 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的官网上公布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药剂师张阳鑫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他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品企业。

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22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

多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同仁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积水潭医院患者出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踪、随访和用药指导;天坛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阳光采购针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引导我市同类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对存在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

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地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

(摘编自《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

材料三

4月8日,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呼吁多年的“医药分开”在北京率先正式实施。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受益。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50元、80元、100元,明显看出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提高;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报销之后患者分别花10元、2元、1元钱,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去就医,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岁月,更加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是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查的价格都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患者花钱和以前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实现药品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有利于药品质量、价格、需求的统一。

B. 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将彻底结束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岁月,一些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品价格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C. 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部药品都需通过阳光采购,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保持医联体内用药一致。

D. 药品阳光采购之后,好处多多,患者可随时查询到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药剂师可以及时查看药品库存状况,医院可以选更优质的药品企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先报道了北京市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的原则,突出了多个“有利于”的内容,接着从不同角度对医改带来的变化作了介绍。

B. 材料二报道的重点在医药分开药品价格下降后如何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卫计委和药监局的现有做法为药品质量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C. 材料三报道的设立“医事服务费”的目的和好处,让百姓认识到看病不一定非到大医院,这就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D. 三则材料为了突出各自的报道重点,都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具体又详细的了解医改的情况,表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所报道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是将三则材料综合起来,能够使读者对北京市所推行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医药分开后,如何保障百姓用药安全?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巴金

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道“火闪”。接着就是那好像要打碎万物似的一声霹雳于是一切又落在宁静的状态中等待着第二道闪电来划破长空第二声响雷来打破郁闷。闪电一股亮似一股雷声一次高过一次。

在夏天的傍晚我常见到这样的景象。

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跟着父母住在广元县的衙门里。一天晚上在三堂后面房里一张宽大的床上我忽然被一声巨响惊醒了。房里没有别人我睡眼中只见窗外一片火光,仿佛房屋就要倒塌下来似的。我恐怖地大声哭起来直到女佣杨嫂进屋来安慰我让我闭上眼睛再进到梦里去。在这以后只要雷声一响我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会马上崩塌好像已经到了世界的末日了。

这是我害怕雷声的开始。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一个年老的女佣甚至告诉我雷声一响必震死一个人。所以每次听见轰轰雷声我便担心着不晓得又有谁受到处罚了。雷打死人的事在广元县就有过我当时不能够知道它的原因却相信别人眼见的事实。

年纪稍长我又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原来有着这样一个相貌一张尖尖的鸟嘴两只肉翅蓝脸赤发拿着铜锤满天飞这知识是从小说《封神榜》里得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相貌我倒想见见他。我的畏惧减少了些因为我在《封神榜》中看出来雷震子毕竟带有人性还是可以亲近的。

再后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不再畏惧自然界的现象。跟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脚跟也站得比较稳了。即使立在天井里望着一个响雷迎头劈下我也不会改变脸色或者惶恐地奔入室内。

更后雷声又给我带来一种新的感觉。每次听见那一声巨响我便感到无比的畅快仿佛潜伏在我全身的郁闷都给这一个霹雳震得无踪无影似的。等到它的余音消散我抖抖身子觉得十分轻松。

去年一个昆明的夏夜里。房间很小开着一扇窗。不知过了若干时候我才昏沉沉地进入梦中。这睡眠是极不安适的仿佛有一只大手重重地压在我的胸上。我想挣扎却又无力动弹。忽然一声霹雳把我从梦中抓起来。我看见一股火光还以为一颗炸弹在屋顶爆炸了。那朋友也醒起来他在唤我。我又听见荷拉荷拉的雨声。“好大的一个雷”朋友惊叹地说。我应了一句我觉得空气变得十分清凉心里也非常爽快我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今年在重庆听见一次春雷是大炮一类的轰隆轰隆声“春雷一声蛰虫咸动。”我想起那些冬眠的小生命听见这声音便从长梦中醒起来又开始一年的活动觉得很高兴。我甚至想象着它们中间有的怎样睁开小眼睛转头四顾怎样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呵欠,然后一跳就跳到地面上来。于是一下子地面上便布满了生命就像小说《镜花缘》中的故事因为女皇武则天的诏令只有一夜的功夫在隆冬里宫中百花齐放锦绣似的装饰了整个园子。这的确是很有趣的。

(选自《巴金散文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生动描写了闪电和雷声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作者关于雷声的故事及其感受。

B. 作者小时候一个人住在衙门里曾被雷声惊醒吓得大哭后来只要听到雷声就害怕。

C. 作者从父母那里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长相怪异但因有人性所以作者不怕他。

D. 作者在昆明时曾被一声霹雳惊醒看见一股火光误以为炸弹爆炸由此更讨厌雷声。

2.本文写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何作用

3.作者对雷声的感受有何变化对此你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