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雷 巴金 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巴金

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道“火闪”。接着就是那好像要打碎万物似的一声霹雳于是一切又落在宁静的状态中等待着第二道闪电来划破长空第二声响雷来打破郁闷。闪电一股亮似一股雷声一次高过一次。

在夏天的傍晚我常见到这样的景象。

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跟着父母住在广元县的衙门里。一天晚上在三堂后面房里一张宽大的床上我忽然被一声巨响惊醒了。房里没有别人我睡眼中只见窗外一片火光,仿佛房屋就要倒塌下来似的。我恐怖地大声哭起来直到女佣杨嫂进屋来安慰我让我闭上眼睛再进到梦里去。在这以后只要雷声一响我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会马上崩塌好像已经到了世界的末日了。

这是我害怕雷声的开始。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一个年老的女佣甚至告诉我雷声一响必震死一个人。所以每次听见轰轰雷声我便担心着不晓得又有谁受到处罚了。雷打死人的事在广元县就有过我当时不能够知道它的原因却相信别人眼见的事实。

年纪稍长我又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原来有着这样一个相貌一张尖尖的鸟嘴两只肉翅蓝脸赤发拿着铜锤满天飞这知识是从小说《封神榜》里得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相貌我倒想见见他。我的畏惧减少了些因为我在《封神榜》中看出来雷震子毕竟带有人性还是可以亲近的。

再后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不再畏惧自然界的现象。跟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脚跟也站得比较稳了。即使立在天井里望着一个响雷迎头劈下我也不会改变脸色或者惶恐地奔入室内。

更后雷声又给我带来一种新的感觉。每次听见那一声巨响我便感到无比的畅快仿佛潜伏在我全身的郁闷都给这一个霹雳震得无踪无影似的。等到它的余音消散我抖抖身子觉得十分轻松。

去年一个昆明的夏夜里。房间很小开着一扇窗。不知过了若干时候我才昏沉沉地进入梦中。这睡眠是极不安适的仿佛有一只大手重重地压在我的胸上。我想挣扎却又无力动弹。忽然一声霹雳把我从梦中抓起来。我看见一股火光还以为一颗炸弹在屋顶爆炸了。那朋友也醒起来他在唤我。我又听见荷拉荷拉的雨声。“好大的一个雷”朋友惊叹地说。我应了一句我觉得空气变得十分清凉心里也非常爽快我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今年在重庆听见一次春雷是大炮一类的轰隆轰隆声“春雷一声蛰虫咸动。”我想起那些冬眠的小生命听见这声音便从长梦中醒起来又开始一年的活动觉得很高兴。我甚至想象着它们中间有的怎样睁开小眼睛转头四顾怎样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呵欠,然后一跳就跳到地面上来。于是一下子地面上便布满了生命就像小说《镜花缘》中的故事因为女皇武则天的诏令只有一夜的功夫在隆冬里宫中百花齐放锦绣似的装饰了整个园子。这的确是很有趣的。

(选自《巴金散文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生动描写了闪电和雷声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作者关于雷声的故事及其感受。

B. 作者小时候一个人住在衙门里曾被雷声惊醒吓得大哭后来只要听到雷声就害怕。

C. 作者从父母那里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长相怪异但因有人性所以作者不怕他。

D. 作者在昆明时曾被一声霹雳惊醒看见一股火光误以为炸弹爆炸由此更讨厌雷声。

2.本文写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何作用

3.作者对雷声的感受有何变化对此你有何感悟

 

1.A 2.①丰富文章的内容。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③写作者对雷声认识的变化。 3.变化:由害怕,到不再畏惧,再到产生畅快的感觉。感悟:人对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人的逐渐成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是和父母一起住。C.“从父母那里知道雷震子的故事”,于文无据;作者不是不怕他,而是“畏惧减少了些”。D.“更讨厌雷声”错误,原文是作者觉得很爽快。 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从题干“本文写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何作用”可知,考查文中神话故事的作用,内容上主要是描写了作者关于雷声的故事及其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雷声认识的变化。结构上主要是照应标题,以及引出下文,引出下文对雷声的不同感受。神话故事的作用还可以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②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團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端午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

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④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⑤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廷续。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⑥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廷续更新。

⑦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保 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用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怀。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5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历史久影响广,其节俗虽地区间各不相同,却是共性大于差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

B. 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

C. 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D. 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和家国情怀。

B. 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C. 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意义。

D. 第⑤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人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延续更新。

B. 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

C.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又加人了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

D. 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护养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

材料二: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精神支撑,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

请以“我看红色基因”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引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正标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

据介绍,1992年,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确定,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今天,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引题:__________________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多喜欢期待明天,怀念昨天。____,似乎只有今天不美好。昨日已追不回,____,能够抓住的只是今天。我们应用心感受每一个当下,全心享受今天的踏实。当今天成为昨天,那份回忆才更真切动人;____,那个结果才更充实厚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的闲暇往往决定他的终身。                                

①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②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的非职业

③为糊口而做的工作往往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

④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

⑤他的业余活动往往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⑥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A. ③⑥②④⑤①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③⑥①⑤②④    D. ①③⑥⑤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