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 ①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

①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

②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

③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④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他们心念故国,踟蹰无聊,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浓厚的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心态表现。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许多世家大族被创尤剧。徐夜的家庭在明清之际惨遭横祸,其伯父、叔兄、叔嫂及子侄多人被杀,他的母亲也被逼投井自尽。徐夜从此即弃诸生,国仇家恨集于一身,立誓隐居,做故明的遗民。隐士心态是清初遗民诗人中最为普遍的心态表现,张光启、董樵、王夫之、孙枝蔚等人诗中也时时有所流露。

⑤明清之际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包括明遗民在内的广大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有其必然性。游子心态在旅居江南的秦地遗民诗人孙枝蔚身上体现最为充分。作为寄居他乡的客子,孙枝蔚的诗歌创作中洋溢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孙枝蔚居扬州,筑室曰“溉堂”,取《诗经·桧风》“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即寓居不忘故乡、常怀西归之意。清代初年,寓居江南的秦地诗人仅据溉堂《张戒庵诗集序》可知,即有张晋、李楷、张恂、雷士俊等数人。

⑥清初遗民诗人创作心态的表现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然,他们呈现出多种多样、复杂莫名的创作心态,绝非上述四种心态所能囊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易代之时,清初遗民诗人大体拥有四种心态,作者更看重悼念故国心系大明的孤臣心态。

B. 清初诗人在鼎革之际大多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其气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C. 新朝稳定,复明无望,背负国仇家恨的遗民士人心有不甘,但无奈之余,多是消退壮心,立誓隐居。

D. 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这是因为他们怀有不仕新朝、时念故国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清初遗民诗人的四种心态,结尾又作了进一步说明———绝非只有四种心态。

B. 文章主体部分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的,从四个角度对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加以阐释,条理较为清晰。

C. 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徐夜家庭惨遭横祸一例,旨在论证入关后的清军对许多世家大族杀戮的残暴性。

D. 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游子心态产生的原因、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入主中原的大清不是因为“外族”的身份,明末士人们可能对“新朝”的反感与仇恨要弱化得多。

B. 顾炎武、王夫之等诗人出现在不同心态的名单中,可见同一诗人可以同时杂糅多种复杂的遗民心态。

C. 腆颜事敌、投降变节的清初士人面对“品行大节”的传统,内心理应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后悔。

D. 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可见持有游子心态的遗民诗人多是来自中原的士人。

 

1.C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作者更看重悼念故国心系大明的孤臣心态”理解有误,属于无中生有。B选项,根据原文“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所以选项中说“大多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其气节与杀身成仁者同”理解有误。D选项“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的原因是“寓居不忘故乡、常怀西归之意”。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徐夜家庭惨遭横祸一例,旨在论证文人立誓隐居,做故明的遗民的原因。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的比对。D. 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可见持有游子心态的遗民诗人多是来自中原的士人。选项中“可见持有游子心态的遗民诗人多是来自中原的士人”的推断不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年,不短不长,正好是一个时代的长度。

十年,可以让一个国家改革创新,实现经济腾飞;

十年,可以让一个企业砥砺前行,打造优质品牌;

十年.可以让一段情感深厚绵长,成就知音佳缘;

十年,可以让一个人发奋图强,活出精彩人生。

如果让你分享一个十年的故事,或评述一段十年的经历,那么你愿意展现一个怎样的自己、他人或国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题目自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请参照(1)的反驳方式,批驳另外两个错误观点。

(1)懂的人越少,说明音乐越高雅。

反驳:那么,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谁也不懂,难道是世界上最高雅的音乐吗?

(2)闽南话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

反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车冲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撞的行人也有错。

反驳: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理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备受关注的“电梯劝烟猝死案”二审判决一经披露,_________,因为这样的判决结果,是对公民行使正当监督权利的维护,虽然对于老人家属来说 ________,的确是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悲剧,值得同情,但杨帆劝阻老人在电梯内吸烟,_______,而非侵犯他人正当权利。何况,杨帆在劝阻老人吸烟时,不知其患有心脏疾病,也不可能遇见其后果。因此,让杨帆承担法律责任,非常不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视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B.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D.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下午在中南海流台会见了米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了她对香港当前形势和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B.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微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C. 根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10年前相比,我国乡镇数量减少了8.1%,自然村减少了3.8%。

D. 电视剧《索玛花开》生动地塑造了汉族扶贫第一书记王敏、周林和马海木呷等彝族农民形象,在荧幕上展现出一幅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的壮丽感人面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