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世态人生”单元所选篇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夏家,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索从并行到融合,其交织的关键是买人血慢头。
B. 《药》中的坟墓群被“一条细路”界限分明地分成了“左右”两边。寓意着夏瑜等资产阶革命者并没有和普通群众站到一起去,而是“各自为营”。
C. 《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天真单纯、对世界充满了热爱;同时叛逆轻狂,做事有些莽撞。这显示了“我”只是在年龄上刚迈入成年而在心理上却依然是充满童真的少年。
D. 婴宁中以欢笑对待世俗的纷纭,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反笑为哭”的变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表明了她此时已经进入乐曲的情景之中。
(2)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拒绝从师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追忆往昔,生出了“_____________”的遗憾感喟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中虽然不乏凄苦的慨叹,但总体上呈现了一个风骨刚强,傲岸洒脱的形象
B. 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自生哀怜。
D. 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故无费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却坐促弦弦转急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赢粮而景从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 有三省之一的尚书省统辖,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与另外的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 “赠”是古代朝廷对死者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 “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政治才能卓越。他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较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工部尚书等官职。
B.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受到封赏,随后,玄宗下诏又加封一百户予以表彰。
C. 魏知古直言敢谏,知古反对为公主修道观,一谏不被采纳便再谏,言辞恳切,条分缕析,睿宗终于被他劝服,赞赏他忠直。
D. 魏知古爱民忠君。他认为君主要爱护百姓才能稳固为政之本,他的言行处处体现忠君为国,因此被人赞叹兼有叔向、子产的美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