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B.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C.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D.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尧因为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自古以来就被尊为古昔圣王。汉武帝刘彻对他的评价是:“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

B. 书即《尚书》,位列儒家重要核心经典。“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 “仁”被孔子列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括了孝、弟(悌)、忠、信、礼、义、勇、严、仁、爱、和、平等内容。

D. 爵禄指官爵和俸禄。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名位和经济权利的标志,禄制一般指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或官吏食禄的品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开篇就指出上古时代的那些名主爱护百姓,用君子长者的态度对待天下人。

B. 作者指出,穆王告诫吕侯要用“祥刑”的话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而成的《吕刑》被选入《尚书》。

C. 可赏可不赏、可罚可不罚的问题,是上承“疑”字而来,这一层挖掘,既深化了主旨,又体现了作者认识事物剖细入微的能力。

D. 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一本忠厚的原则,只不过表现出了试官和作者希望要善待杀人犯、要求推行“仁政”的善良愿望而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2)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1.D 2.C 3.D 4.(1)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又用歌曲赞美他,用这些做法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 (2)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趋向仁爱之心来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遄”是快速的意思,修饰“沮”,排除A项、B项。结合连词“而”,“《春秋》之义”作为“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的主语,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句意: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中新社柏林3月9日电 (记者 彭大伟)对于德国各界近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9日在德国主流媒体《商报》发表署名文章。

在这篇题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各方合作的机遇》的文章中,史明德指出,大约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中国迄今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了解,德国是最早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史明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并非“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各国基于生产力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跨境分工、交换和投资,乃至全球价值链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不存在所谓‘中国特色’的另一种全球化。”史明德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倡导互联互通,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最广泛连接在一起,是在努力完善、补充现有的全球化,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中国愿同德国和欧洲一道,做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塑造者。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这是2月2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德国工商大会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当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代表德国企业界的德国工商大会联合发布《新丝路——中国的大规模投资项目》研究报告。报告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德国企业创造了巨大机遇。

(新华网《德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为德企创造巨大机遇》)

材料三:一带一路总规划图

材料四: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李夏 宋立芳)“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发展对越南来说也是机遇。随着越中经贸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充足的空间。”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就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和两国合作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中国和越南的合作项目有哪些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越两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邓明魁:2017年是越中关系非常特别的一年。在一年内,两党总书记和两国国家主席进行了互访,成果很多,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选择越南作为十九大后出访的首站,证明越中关系非常重要。所有参与高层互访的人员都体会到,两党、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非常重要的共识,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重要决策,进一步推动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

最近,两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这是非常重要的文件。我相信,今后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

越南连续两年成为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越中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很大、互补性很高。中国对越投资增长很快,2016年在所有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提升到第四位,该趋势还将继续扩大。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越南更加重视互联互通项目,因为越南和中国是邻居,两国有14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在海上也有互联互通的需要,且非常重要。双边贸易规模那么大,如果互联互通合作做得不好,必然会成为今后继续扩大双边贸易的瓶颈。因此,两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合作。

如今,越中之间有很多条公路和铁路,但双方已有计划建设连接双边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越南也非常关心中国的“南向通道”,从重庆到广西,再到欧洲,今后越南的货物能够通过“南向通道”出口到中国和欧洲。

越中人文交流也非常密切。去年,中国赴越人数超过400万人次。越南赴华人数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是最多的,去年达到300万人次。每周,两国各城市间有300多次航班,交流非常密切。当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新华网:很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建设工业园区,比如华夏幸福。您觉得,建设工业园区这种合作模式在贵国的前景如何?

邓明魁:其实,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他们也做得非常成功。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我知道,很多中国企业去越南考察,在越南的几个省、市都建立了工业园区,也非常成功。

新华网:中国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将为两国的经贸交流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又将对世界作出哪些贡献?

邓明魁: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相信中国为改革开放做了很多努力,也因为有了改革、有了开放,中国才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岘港参加APEC会议时,也在演讲中说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

我认为,如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连在一起的,开放的经济、开放的贸易,对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国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另外的看法和意见。但我相信,通过越南和中国双方的努力以及其他国家的大力支持,世界经济会越来越开放。只有在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各国才有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约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B. 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10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

C. 中国已经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签署了合作协议,德国是最早欢迎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

D. “一带一路”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最广泛地连接在一起,为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3月9日在德国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方关于“一带一路”的设想和主张。

B.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和代表德国企业界的德国工商大会联合发布《新丝路——中国的大规模投资项目》研究报告。报告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欧洲企业创造了巨大机遇。

C. 2017年是越中关系非常特别的一年。两党总书记和两国国家主席进行了互访,习近平主席选择越南作为十九大后出访的首站。

D. 中越双方在各领域合作进展很大,两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这是非常重要的文件。

E. 邓明魁认为开放的经济、开放的贸易,对自己的国家非常重要。只有在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各国才有力量。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一带一路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街汤王

刘建超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

与老街与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的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功夫。南来北往的人也常到他的锅台边讨碗汤喝,有的就告诉他一些煮汤的配料。马更夫索性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名声传遍豫西,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早上以喝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为主,晚上多喝丸子汤、豆腐汤。老街人每天要是不喝汤,就同犯了烟瘾一样没着没落的。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大多还是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汤中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的生意有限,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外地人只是知晓马一鲜的名气,能喝上一碗马一鲜羊肉汤的极少。

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能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生意多了,各式各样的汤馆也开得多了,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祖宗的这点手艺传给谁,让马善明有些为难。

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向。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流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洛城。

老街人的嘴刁,只要是老辈留下的东西,都能品出个名堂。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候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对店家一一道来。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

马家弟兄闲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马老大总是要教导两个弟弟做生意要诚信、要周到、要对得起过世的父亲。两兄弟便垂着头,狠劲吸烟。

马老太太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还因为你爹在分家的时候,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街汤王》描绘了老街这一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

B. 作者极尽能事,写名吃羊汤“马一鲜”的来历、发展,突出了老街汤王美味、广受欢迎、一汤难求。

C. 为保住招牌,使“老字号” 得以传承,马善明煞费苦心、精心考验之后,半碗汤根终于倒给老大。

D. 结尾处,老大像马善明一样在城楼上摇蒲扇静观,两次特写互相映照,丰富了故事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用意。

(1)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2)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

3.汤王的老汤有什么特殊意义?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文本和当今社会现实对此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妨先讲讲“犬马之劳”的来由。这些年,我们在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些在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大概就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

狗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只有一个共同的野生祖先——灰狼。中国是狗的驯化起源中心之一。2009年,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两项研究在“中国南方地区是狗的起源中心之一”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起源时间上的巨大差距暴露了他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动物遗存这个“实锤”证据,现生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探讨驯化动物起源上就会存在局限。立足于考古学证据,中国动物考古学家袁靖认为:中国最早的狗出土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较为可信的结论。

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宠物,古人对狗的利用仍是基于其实际用途,《礼记·少仪》云:“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孔颖达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

在古代的画像石和绘画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的场景。狗的最主要驯化动因可能是作为人类狩猎助手,农业萌发促使狩猎方式逐渐退居历史舞台一隅。东周时期,成为直接参与战斗或警戒守营的“战斗犬”或“警犬”,墓葬中车马狗的组合是其在战争中作用的反映。诸侯国还设有“犬营”,名曰“狗附”;此外,新疆阿尔泰哈巴河县发现的放牧图中即有牧羊犬的形象。

墓葬中随葬狗牲的考古现象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后成为商文化较为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晚商时期最为流行,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并出现专门掌管祭祀用犬的职官(殷墟卜辞中有“犬中”“多犬”等记载),狗在当时居祭牲之首,犬牲的大量使用因而促进了养犬业的规模化。周代,随着祭牲礼制化的确立,狗位居“五牲”之一,“序五牲之先后贵贱”用以构建阶级或阶层的区分,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鼎内分别装有牛、羊、猪、狗和鸡等“五牲”。

实验表明:只有那些攻击性小(温顺)的个体才能够被驯服,因此,人类的选育在由狼向狗转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造成“狼子野心”的关键基因在狗身上荡然无存。距今7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南北方狗的体形大小即已产生差异(北方稍大、南方稍小);商代以后,各地狗的体形大小更趋复杂,表明狗的品种进一步分化;及至汉代,狗的选育已有章可循,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有《相狗经》残简。直至19世纪初,狗才被大量有选择性地育种作为宠物,自此,狗的品种迅猛增加,据称目前世界上的家犬品种已达400多种,而中国约有30余种。

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爪印”。未来之路依旧延伸,狗将与人类继续并肩前行。

(摘编自吕鹏《从“效犬马之劳”谈起》)

1.关于中国境内驯化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证据的一项是(   )

①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

②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

③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

④在距今1万年前,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效犬马之劳”最早见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狗以重要随葬品的“身份”出现在车马坑里。

B. 据《礼记·少仪》和孔颖达疏,狗有三类用途:看守、狩猎、食材。赠送狗要有一定的礼仪。

C. 我国不同地区的古代画像石、绘画和其他考古发现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战斗牧羊的场景。

D. 几千年的人工选育,已经使得狗从习性上、体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种也有大幅度增加。

3.有关祭祀随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狗随葬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流行于晚商。

B. 商代甲骨文中曾经多次提到犬祭,还有祭祀专职人员,狗居祭牲之首。

C. 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包括有牛、羊、猪、狗和鸡等。

D. 银雀山出土的残简,证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选育狗的专门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 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 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

③ 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 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

⑤ 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