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避让中的前进 周国平说:“若把人生比作一条逆旅,因了种种限制我们在某点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诚然,行走在途中的我们总会与各种难忍的境况不期而遇,沉勇的人誓要扫平它,然却在不经意间被长久滞留住了,而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做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 人生之路多艰,我们势必无法跨越生命中的每一道横沟,因此,当在生活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时,当遇到“恶狗”相向时,人不妨让思维转个弯,绕道而行,这恰是一种变通的智慧。乔布斯曾经被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奇耻大辱,必须坚决抗争一番,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选择再次创业。谈及此事,他说:“这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它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在于他有从容摔倒的勇气,更能在爬起后迅速做出避让与调整。甩掉多余的束缚,在避让与改变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过程即自我实现的过程。 铸钢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绝处时狂热地发奋一击,而在于冷静地凝结,适时地避让,寻求最佳出路。曾有一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无氧登山运动员,在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渐感体力不支,于是他停了下来,与队友打过招呼后,悠然下山,有人为他惋惜,他却冷静地说:“不,我最清楚,这就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很多时候,把人困在绝地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不甘心就此失败,头破血流也要闯出一条路来,却不知静下心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处境:我真的非做不可吗?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画地为牢,困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总有人以为避让是放弃,是弱者的行为,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懂得退让的人要比在障碍面前苦苦坚持的人更加内心坚定,因为他们会谋求一切可能的出路,义无反顾地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懂得退让的人也一定比顽固不知变通的人聪明,因为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不断对自身做出调整,所以他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在马达斯加东海岸的浅滩上,有着数量众多的鲱鱼,凭借自身的灵活性使其他体型大的鱼类难以捕捉,而聪明的宽吻海豚却并不主动捕食它们,而是拍击水中的淤泥形成浑水圈,让惊慌失措的鲱鱼自动跳进自己的嘴里。执着的人啊,若你还在与沿途的障碍苦苦对峙,何不适时避让,去做一条懂得对自身做出调整的聪明的海豚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可多角度立意。 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他更讲策略,目的是“要去远方”,而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因此可以定立意:“走弯路也会是捷径”“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为了远方,远离障碍”。 从路人的角度立意:路人认为年轻人避开恶狗是“怕了”,他认为遇见恶狗要勇敢去打。从精神上来讲,人宁可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老是躲着,而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关键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才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今天避开这个障碍,很可能明天会绕开那个障碍,不断地避着绕着,很容易消磨掉战胜障碍的勇气。因此可以确定立意:“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路见障碍,勿轻言绕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 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 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

③ 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 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

⑤ 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薄暮中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斑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因为沉重,所以不摇摆。他走得轻捷而无声,好像他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谦卑如夜行。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回头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拿出的是一大一小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说着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电视里,正有一个喜看的剧目,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横竖不过是一把切菜刀,没必要这么讲究。”他还是酣然一笑,说:“这刀也一如人,都有不同的性子,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蹦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③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拭一拭,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至断了数次。他那个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④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的光阴,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对不起,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然后再点燃了他的烟袋,嘻嘻笑,竟至笑出了两缕口涎。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电视里的剧情虽然感人,但奇怪地,却没有了往日的吸引,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阳台上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嘴上的烟袋像个摆设。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再回去观剧,居然感到那里边的泪水与欢笑离人间烟火甚远,有些虚假,属于奢侈,属于有闲。另一把刀也磨好后,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一个字:贪。”

⑥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⑦邻人被惊动,纷纷探出窗,真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又有了新的商机。以为这正可以回报他的敬业,没想到他却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⑧望着他离去,我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中“他”的形象特点。

2.文章划线处多处写到观看电视剧,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请简要概括文章②③④小节中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作用。

4.文章标题“薄暮中的刀锋”有何深意?试作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 ,枳花明驿墙。        《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 ,孤城落日斗兵稀。   《燕歌行》

(3)____________ ,山形依旧枕寒流。    《西塞山怀古》

(4)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 。        《旅夜书怀》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 。    《将进酒》

(6)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 。    《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8)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2.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祖 逖

苏辙

敌国相图,必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

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成而死。及苻坚之败,谢安父子乘战胜之威,有席卷之意,终以兵将奔溃,无尺寸之得。其后宋文自谓富强,以兵挑元魏,梁武志于并吞,失信于高氏,陈宣乘高氏之衰,攘取淮南,皆继之以败亡,何者?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如此也。

自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容,西征苻健,兵锋所及,敌人震动。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此二人者,诚非常将也。然桓温终以败衄①,不能成大功,宋武志在禅代,未能定秦,狼狈而返,而况其下者乎?惟晋元帝初定江南,未遑北伐,祖逖言于帝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毒流中原耳。今遗黎既残酷,人有奋击之志,诚能奋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郡国豪杰,必有应者,沉溺之士,喜于来苏②,庶几国耻可雪也。”帝以逖为豫州刺史,使进屯淮阴。

逖兵力甚弱,乃铸造兵器,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③,然未尝为深入计也。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每于兵间,勤身节用,礼下贤俊,怀抚初附,专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故人争为之用。自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虽石勒之强,不敢以兵窥其境。逖母葬成皋,勒使人修其墓,复遣使通好,且求互。逖不答其使,而许其市,通南北之货,多获其利。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据其上。逖怏怏不得志死。

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为利者,唯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言进取也哉!

(选自《栾城后集》第十卷,有删节)

【注】①败衄(nǜ):挫败。②来苏: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③谯: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敌国相图,必于彼己         审:慎重

B. 今遗黎既残酷               被:遭受

C. 遂使戎狄乘                 衅:间隙、破绽

D. 复遣使通好,且求互         市:交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违此二者,求成功           未能定秦,狼狈

B. 人有奋击志                 不胜犬马怖惧

C. 梁武志并吞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D. 帝以逖豫州刺史             故人争之用

3.祖逖在得到晋元帝任用后,采取哪些措施逐步增强实力?请分条概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

(2)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然未尝为深入计也。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