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公司刚入职的前台接待员小丽是...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公司刚入职的前台接待员小丽是我妻子的舍妹,她初到贵公司,有什么事情还请您多多关照。

B. 您要我给您的拙作提一些意见,真是汗颜啊,我已经近十年没有笔耕了,哪有什么意见可提。

C. 孙爷爷总爱发脾气,他的儿女常劝他:“您也老大不小的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别为点儿小事生气。”

D. 这次咱们公司派出的督导小组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收获,都是因为借重了您这个海归的缘故呀!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得体了试题,考生要注意人称、谦敬、环境的得体。A.舍妹,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妹妹。B.拙作,我的粗陋之作,为谦词。C.老大不小,指人已长大,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年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行走的书箱”成功的关键在于“领读人”这个环节,激发并引导了农民的阅读需求,形成了带动效应,产生良好的效果。

B.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对广大幼教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又是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殷殷期望。

C. 《特勤精英》是我国首部全景展示消防员真实生活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国消防员们以水为枪、以身为盾,挥洒青春与热血。

D. 大多数人对英雄情结来说,是全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存在的文化现象,大家内心都藏匿着一颗向往英雄的情感种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笔者及少数送行人士,目睹了梅校长只带一架手提打字机,别无长物,神情凄怆,默然登机。

②我既没有戴帽子,也忘记带阳伞了,看着朗朗乾坤,艳阳高照,在这样的天气里行走无疑是炎热的。

③食指轻轻一拨,便可连续旋转3分钟,保证让你目不斜视,这就是今年的爆款解压玩具-----指尖陀螺。

④他们不为物欲所动,对各种打着学术名义而去实现个人野心的行为洞若观火,坚决抵制。

⑤胡朝霞一言九鼎,至今21年,虽交通不便,仍花费40分钟徒步进村;虽收入不多,仍每月送去资助金。

⑥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精神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诠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而“____________”;然后,从辽阔的空间和辽远的时间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深重忧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开篇就告诫刘禅广泛听取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应该妄自菲薄,说出不合适的话来,以阻塞大臣的尽忠之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宁可效法宁武子,佯愚于乱世。

C. 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D.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E.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日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竭军将军。(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候。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 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C. 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D. 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B. 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C.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刘备表示反对,主张把田宅归还给百姓以安其心。

D.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2)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