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县秦南镇龙港村。龙港村是水乡,周遭沟河纵横,房前房后多是水。生活在水乡的曹文轩自小看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小河,听到的尽是赶船人“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渔人“噼噼啪啪”赶鹰入水声和老式水车“泼刺泼刺”的转动声,嗅到的尽是水中植物交织混杂的味道,于是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只周最朴实的话语循循善诱。有一次,他跑到离家八里的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已是深夜,饿得难受,可又懒得动弹。父亲就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他回忆说,父亲的那几句话奠定了他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祖母,耳聋眼花,但每次曹文轩外出,她都会拄着拐杖晃悠到村口大路边,逢人就问,直到曹文轩回来为止。他的母亲,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食物,剩下的随便吃一点完事。乡邻们虽然贫困,却愿意尽力接济旁人。一次,他饿得心慌,趴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左邻右舍的大伯大娘就回家翻箱倒柜,或找出几粒花生,或找出一块红薯,或找出一把苞谷,先让他垫垫肚子。这让他热泪盈眶:“正是这些家乡的人,让我觉得世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我创作的基本基调。”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从起初的《没有角的牛》《古老的围墙>到接下来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直到《细米》《青铜葵花》,一个接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的故事直指心底深处,令人掩卷深思,感慨颇多。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受到孩子的追捧,也适合大人尤其是父母来阅读——就像一位北京的家长说的那样:“曹老师的小说,字里行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堪称为天下父母写就的育儿心经……,出版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因曲折而智慧地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纠缠关系,以及孩子们痛苦成长历程大受好评,而其中的悲悯情怀,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愈发淡漠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人。它成为真正“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这之后,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揭示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的道理一样,曹文轩用一系列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的唯美成长小说——《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告诉天下父母:孩子成长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阅读和每刻的经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与孩子未来的幸福息息相关。有人批评曹文轩写的这种沉重、忧郁的小说误导了家长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利影响。曹文轩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反驳: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时间是检验对错的最好工具。而时间已经证明了他的观点。

(摘编自曹涵《曹文轩: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相关链接

①“国际安徒生奖”设立于1956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美誉。2016年8月20日,曹文轩摘得此项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②“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一提起笔就会写到水,是因为他生活的龙港村是一个水乡,周遭多是弯弯曲曲的小河,房前屋后多是水。

B. 曹文轩有一次饿得快死,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拿出的几粒花生米,一块薯,一把苞谷救活了他。

C. 有家长赞誉曹文轩的小说是“育儿心经”,这是因为他的小说“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

D. 长篇小说《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其中的故事讲述得曲折而智慧,其中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动人心。

2.曹文轩小说独一无二的文学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这种儿童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1.D 2.①描写的是水乡的美景。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浸润着他的作品,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②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讲述的是一群可亲可爱的人和美好而温暖的故事,家乡人心灵的真善美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基调。 3.儿童文学观: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儿童文学也应该有庄严和深刻。具体体现:①他的小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描述,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生活目标,探寻个人兴趣爱好,实现个人价值,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②作品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A项表述的原因错误。B项“饿得要死”与原文“饿得心慌”有出入,另外说“几粒花生米,一块红薯,一把苞谷救活了他”言过其实。 C项表述的原因错误,之所以被称为“育儿心经”是因为他的作品“多能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到第三段,第三段是对第一二段的总结,“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这”指的就是第一二段的内容。第一段写了曹文轩家乡多水的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对他写作的影响:“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第二段写了曹文轩的童年生活,“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引用曹文轩自己的话,说明家乡的人让曹文轩觉得世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曹文轩创作的基本基调。 3.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四到第六段以及“相关链接”中,第四段借助家长的评价,指出曹文轩的小说字里行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第五段写了曹文轩的作品“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 “相关链接”②中指出曹文轩作品“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第六段总结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考生将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就可以得到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心理压力。

B. 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C. 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硬的风格。

D.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唐诗终于和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

B. 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C. 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

D. 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有创新。

B. 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为抒情主人公。

C. 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D. 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润绚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语;人言可畏。

俗语:无知者无畏。

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读了上面三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之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当前,鉴于学生玩手机出现了很多问题,应该提请学校在这方面严加管理,首先要教育学生走路时不要看手机,学生不在走路时看手机,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其次是严禁带手机进校园,学生进校不带手机,就不会发生上课聊天、考试作弊等现象。或者可以安装电子屏蔽仪,只要屏蔽校园手机信息,就可以避免不健康信息侵扰学生,危害学生心灵。

①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是因为走路时看手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作为花的杜鹃,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喜欢酸性土壤,_____,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作为鸟的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布谷,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常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像“杜鹃啼血猿哀鸣”“________”等诗句中的杜鹃鸟就是悲愁的象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贵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B. 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日毕业,赠照一张,敬请笑纳!

C. 他们兄弟手足情深,是和他们家妯娌关系处理得好分不开的。

D. 公司的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员工欢迎,所以其他公司纷纷效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