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春天的故事 崔立 (一) 我住浦东。 春天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春天的故事

崔立

(一)

我住浦东。

春天的时候,我在唐镇临街的路边开了一家服装店。

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并不好。我心里很着急,脾气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我的门口,经常走过一对打扫卫生的老夫妇。很多时候,他们一个人推着车,一个人打扫着马路,一路走过去。他们打扫后扬起的灰尘,常常令我厌恶。我厌恶店里的生意差,如同厌恶他们扫起的灰尘。

以至于有一天,那个老头拿着一个空杯子,怯生生地走近我的门口,说:“可以让我倒杯热水吗?我老太婆她肚子有些疼。”我冷冷地看着他,冷冷地说:“对不起,没有热水。”老头无奈地看着我,无奈地走了。老头走向不远处,那个蹲在那里捂着肚子的老太婆的背影有些沉闷,有些苍白。

我的心,隐隐地有些不忍。

(二)

老婆来店里看我。

依老婆的本意,她并不希望我开什么店。她还是希望我本本分分地上一个班。而我,终是有些不甘寂寞,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把拒绝给老头提供热水的事说给地听。事实上,我是有热水的。

老婆圆瞪着眼,看我,说:“你不该这样的。一点热水,这么小的事儿。”

我叹一口气,说:“是的,我做错了。老头离开我的店时,我已生出悔意。我甚至想过喊住老头,但我终究下不了这个决心。”

其时已近中午,我看到那对老夫妇,他们坐在不远处的小板凳上,正拿出饭盒、面包,还有两只塑料杯子。看起来,他们是要吃午饭了吧。

老婆朝我努了努嘴,眼神落在了角落里的热水瓶上。我明白了。我鼓起勇气,打开门,朝着他们走了过去。

我到了他们眼前。他们看到我时有些慌张,以为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说:“我给你们拿来了热水。喝点热水,对胃会好一些。”我打开了热水瓶,热水倒在杯子里,冒出暖暖的热气。热气缓缓地上扬。

他们说:“谢谢你。”还有些诚惶诚恐,有些不敢相信似的。

我笑笑,说:“没关系。”

我还说:“以后,需要热水了,随时来我店里倒。”

(三)

店里原本只有一个热水瓶。

我又买了一个,现在有两个了。

有时,老头或是老太,他们会来我店里倒水。有时我会给他们倒好水,有客人在的时候,就会让他们自己去倒。

老头或是老太走出去的时候,也许是碰到了路过的需要倒热水的行人。

一天,一个男人进来,问我:“请问,这里有热水吗?”我愣了一下,刚想回绝,男人又说:“我刚才看到一个老头,从你这里倒了热水出来。”我拍了拍脑袋,说:“对,对。”

我给男人的杯子倒满了热水。男人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男人走出去。门口,站着一个怀孕的女人。男人把热水递给女人喝,女人缓缓地喝着水。男人女人回过头,还朝我甜甜地一笑。我也微笑,微笑地看着男人小心地搀着女人离去。

(四)

我的店里准备了5个热水瓶。每天一开店,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那几个热水瓶给倒满。

越来越多走过的行人,会到我的店里来倒水。只因我在门口,用A4纸打印了几个大字:免费倒热水。为了让他们倒水方便,我还将5个热水瓶,都放在了门口。

店里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了。

我一个人开始有些忙不过来,于是我请了一个人来帮忙。老婆来店里看我,脸上写满惊讶,连连说:“看来你这店还真是开对了。”

我想说:“你没看见,我这边的门口,被打扫得特别干净吗?自然会有很多客人光顾了。”

我其实还想说:“还有,被打扫得无比干净的心灵。”

准备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望向落地玻璃窗外,那对老头老太正缓缓地打扫着走过去。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第一人称叙事,叙述亲切自然,能比较自由地表现“我”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也带给读者真实生动的阅读感受。

B. “我”最开始不愿意给打扫卫生的老夫妇倒水,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是他们在店门口扫地扬起了灰尘,使我的店里生意不好。

C. 文章设计妻子对“我”开店的前后态度变化,实际上是为了凸显“我”和“小店”的变化,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严密完整。

D. 文章末尾借“还有,被打扫得无比干净的心灵”这句话,表明一个小小善举,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净化施与者的心灵。

2.作者把小说分成四个章节,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小说题目“春天的故事”有何意蕴?请简要说明。

 

1.B 2.依据:情节发展。好处:清晰地反映了“我”帮助的对象范围的逐步扩大,为“我”生意逐渐变好以及“我”心灵的净化,提供清晰而合理的依据。 3.①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②暗指“我”的生意逐渐变好,以及“我”助人为乐,为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③揭示互帮互助就能营造如春天般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这一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人称,其余选项考核情节,其中B项,文章并未介绍“我”服装店生意冷清的原因,另外“我”不愿给老夫妇倒水,主要是生意不好,内心烦躁。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首先明确分节的依据是文章的情节,然后分析作用,从内容上看四个部分,清晰地反映了“我”帮助的对象范围的逐步扩大;从对表达主旨的作用看,为“我”生意逐渐变好以及“我”心灵的净化,提供清晰而合理的依据。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此题从内容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含义看,暗指“我”的生意逐渐变好,以及“我”助人为乐,为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从主旨的角度看,揭示互帮互助就能营造如春天般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这一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 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 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 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 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人质疑能力越强,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B. 如果不精选阅读对象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就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 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D. 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舍弃’,是‘放下’!”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感悟、认识和体会出发,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 ①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 ②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竹有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最长可以活到一百年以上。                                               

①竹米即竹实,是竹子的种子,色青味馨,甜,状如麦,可以煮了当饭吃

②食竹实可以延年益寿

③老死前有的开竹花,花小而白,有淡香,花谢结竹米

④其实竹子开花也不是十分稀罕,年年有相关的新闻,我做记者时就曾经拍过照片,竹枝披散裂变如薏米的禾子,如水稻将熟

⑤史传常以竹子开花结果为凶兆,借之附会成篇推演乱世史

⑥世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知竹实的罕见和珍贵。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③①⑥⑤②④    D. ④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