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 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 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 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 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人质疑能力越强,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B. 如果不精选阅读对象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就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 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D. 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

 

1.A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不一定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C项,“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如识点”没有依据。D项,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并非缺一不可。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分析不当,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知识型阅读只要有疑问、对比或联想三种阅读方式其中之一,便可发展成为研究型阅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舍弃’,是‘放下’!”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感悟、认识和体会出发,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 ①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 ②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竹有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最长可以活到一百年以上。                                               

①竹米即竹实,是竹子的种子,色青味馨,甜,状如麦,可以煮了当饭吃

②食竹实可以延年益寿

③老死前有的开竹花,花小而白,有淡香,花谢结竹米

④其实竹子开花也不是十分稀罕,年年有相关的新闻,我做记者时就曾经拍过照片,竹枝披散裂变如薏米的禾子,如水稻将熟

⑤史传常以竹子开花结果为凶兆,借之附会成篇推演乱世史

⑥世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知竹实的罕见和珍贵。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③①⑥⑤②④    D. ④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整洁与美德确实有关,一个人的双手是否清洁是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的关键。

B. 听说农学院的李博士要来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

C. 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它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扰乱人体激素分泌,甚至可能致癌。

D. 几十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掐断了超级大国对航天科技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