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舍弃’,是‘放下’!”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感悟、认识和体会出发,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等待下一季葱茏 禅院里红叶飞舞之时,也正是万物退去荣华,回归沉默之季。人对于生命勃发之景总有些难以割舍的留恋,因而隐隐地希望树的美丽可以定格,可以不顾风霜而永存,于是生出小沙弥“红叶为什么会掉”般的困惑。师父一句“舍,不是放弃,而是放下”的箴言令无数不甘放手的众人释然: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正如树总要以凋零等待下一季葱茏。(述材料后引观点)(一扣材料) 树的能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肃杀的冬季。人的精力与时间亦然,尤其在选择众多、令人目眩的当今。出现在面前的每一种选择都似乎诱人而完美,但种种选择又相互制约,容不得贪婪者通选行为的存在,此时,唯有学会放下才可有所取得。不少追求博学美名的读书人一心想将纷杂的知识网罗入怀,将心思分散在各门学问之上,不甘精于一门,唯恐有所丢失。然而,看似无错的做法为其换来的只有半深不浅的学识,未博未专的资历,每一门学问似乎都是他们的研究领域,又似乎都不是。而甘于取其所善而专之的学者往往可以取得较高的造诣。我们也许不该忘记,正是树在冬日果断的落叶,使其专心致志地韬光养晦,使其在春季上演喧闹的苏醒之剧。(析材料,以树类人。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二扣材料) 树与叶的暂时告别是为了在时间轴的另一个坐标完美相遇,正如一些暂时隐匿梦想而努力积累经历,直到条件允许再将梦想付诸实现的人,上天绝不会责怪他们一时的放下,反而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坚毅与魄力。小说家纳博科夫因写作《洛丽塔》而闻名,而他的另一重身份——蝴蝶研究专家却直到其晚年才得以为人所知。这个从小就因为父母缘故对自然中的精灵培养起浓厚兴趣的人由于战乱,由于生计几度藏起了自己的梦。然而,在他心里不曾熄灭的是对蝴蝶研究的执着与激情。最终,他的晚年研究成果成全了他一生的期待,直到他离世后的今日还被生物学家所称道。树的冬与夏本身就是其生命之环中不可切割的部分,前者所放下的往往成为后者的积累。(再析材料,换一个角度,以人释树。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重新拾起”。三扣材料。) 不知道好奇的小沙弥能否在师傅的一番话中有所领悟,不知道困于眼前只有贪婪的众生是否从此觉醒。(再类比。敲醒因贪婪而困于眼前的众生。题意深掘一层。四扣材料。) 望窗边落叶的草木,我们不必感伤,那落叶是树向叶的许诺,许诺用秋冬的沉寂迎接下一季葱茏。那一刻,蜂飞蝶舞,万世群芳。我们要永远记得,“舍,不是放弃,而是放下。”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首尾呼应,但文意已从首段对“红叶”的“留恋”走向了对“大树”“下一季葱茏”的“迎接”。这是典型的深化题旨。五扣材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富含哲理。面对这个材料,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红叶”。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 “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所以“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 ①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 ②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竹有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最长可以活到一百年以上。                                               

①竹米即竹实,是竹子的种子,色青味馨,甜,状如麦,可以煮了当饭吃

②食竹实可以延年益寿

③老死前有的开竹花,花小而白,有淡香,花谢结竹米

④其实竹子开花也不是十分稀罕,年年有相关的新闻,我做记者时就曾经拍过照片,竹枝披散裂变如薏米的禾子,如水稻将熟

⑤史传常以竹子开花结果为凶兆,借之附会成篇推演乱世史

⑥世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知竹实的罕见和珍贵。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③①⑥⑤②④    D. ④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整洁与美德确实有关,一个人的双手是否清洁是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的关键。

B. 听说农学院的李博士要来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

C. 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它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扰乱人体激素分泌,甚至可能致癌。

D. 几十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掐断了超级大国对航天科技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

B. 在“雷锋热线”志愿者前来探望时,这位爱热闹的孤寡老人激动地坐了起来,在病床上振振有词,和志愿者们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C. 新班主任虽然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同学们终于吃了定心丸,对班级的未来充满信心。

D. 随着微信的兴起和发展,微商营销风生水起,逐渐规模化,它比传统的电商更能精准地找到用户群,订单量大幅度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