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①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

现代文阅读

①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 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②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③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④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 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⑤“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 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 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 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⑥“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⑦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

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 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 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 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 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 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 “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

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 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B.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 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 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 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 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 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 “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 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 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 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优劣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 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1.C 2.B 3.D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英国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共产愿交天下朋友。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 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的讲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查看答案

猜谜语,将谜底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打一自然现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②打一动物

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晓。

③打一节气

流水落花春去也。

④打一树名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⑤打一诗人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___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上次席间你所和之诗我已惠存,尤为喜爱“沉舟、病树”一联。

B. 客人辞别主人:多日来寄身贵府,叨扰颇多,心存感激,今日别过,日后再谢。

C. 苏轼对苏辙说:最近家兄在西湖清挖淤泥,政务繁忙,无暇及时回信,望见谅。

D. 父亲向来宾介绍叔叔一家:这是舍弟,在北京工作,这是贤侄,正在读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B.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C. 据悉,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父母皆为日本人,出生于长崎市,5 岁時随父母一起移居英国。

D.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