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上次席间你所和之诗我...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上次席间你所和之诗我已惠存,尤为喜爱“沉舟、病树”一联。

B. 客人辞别主人:多日来寄身贵府,叨扰颇多,心存感激,今日别过,日后再谢。

C. 苏轼对苏辙说:最近家兄在西湖清挖淤泥,政务繁忙,无暇及时回信,望见谅。

D. 父亲向来宾介绍叔叔一家:这是舍弟,在北京工作,这是贤侄,正在读书。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惠存”,用于自己送给对方书画时使用的敬词。错误。C项,“家兄”,谦词,用于向别人称呼自己的哥哥。错误。D项,“舍弟”,谦词,用于向别人介绍比自己辈分小、年龄小的人;贤侄,敬词,用于称呼他人的晚辈。错误。B项,“贵府”,敬词,用于称对方住处,叨扰,谦词,用于给别人添麻烦。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B.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C. 据悉,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父母皆为日本人,出生于长崎市,5 岁時随父母一起移居英国。

D.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坪村在未实施新农村建设前非常落后,筚路蓝缕,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通过农家课堂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整体居民收入得到提高。

②记者在现场看到,他拿出宣纸,泼墨挥毫,挥洒自如,写出“国富民强”四个大字,笔画苍劲有力,自成一体。

③如果教师只知道耳提面命,教学方式守旧刘板,不能在上课前做到胸中有丘壑,那要谈上好一节课纯属无稽之谈。

④人们常常为不期而来的意外而烦恼不已。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事实,为什么不勇于面对豁然开朗地面对一切呢?

⑤安倍希望以此为契机,扭转内阁民意支持率下跌的态势,倘若再出岔子,对安倍内阁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这次改组,安倍可谓如履薄冰

⑥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初学者不能急于求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初学者的书籍作为教材。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从侧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一句来表达聆听琵琶女歌唱后的悲伤之情,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3)苏轼《赤壁赋》中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来表现箫声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的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本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高祖曰:“乃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夺常侍禄一年。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①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进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愉既年少,

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剌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诈降诱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 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 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属国: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来源于秦汉,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 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旬月”为一个月或十个月。

C. 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 服阕:指穿丧服守丧。在古代,在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为官者须离职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因未学军事而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B. 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C. 卢渊为官仁厚,宽以待人。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待叛乱平定后,卢渊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D. 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担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