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以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而著称,阳春三月,梯田之中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错落有致,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②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的做法,决定请君入瓮,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

③当下基础设施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因此发生类似争抢运动场地的事件也就在所难免,而单纯谈论素质与文明,强调理解和包容,无疑只是饮鸩止渴

④在当代许多人的印象中,“山东王”韩复榘似乎是一个鲁莽,好色,贪得无厌,整日不学无术之人,凡是和“、笨”相关的负面词语,都可以贴到他的身上。

⑤有这样一批女性,她们经历了如霜岁月、家国战乱,命运悲苦,到了耄耋之年,却仍笑靥温润,不郎不秀,如同历史天空中那一抹璀璨的晚霞。

⑥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大多要比长篇冗繁、佶屈聱牙的有优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A. 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或者形容事物丰富多彩、事业繁荣兴旺。这里单指油菜花,不合语境。②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也借指设计圈套引人上当。使用正确。③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苦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望文生义。④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前面不能用“整日”修饰。⑤不郎不秀:形容不或没出息。贬义。感情色彩不当。⑥佶屈聱牙:指诗文读起来不顺口。使用正确。故答案为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2)《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剑阁地势之险要。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可奈何,恍惚若失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石 湖

文征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注] 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 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

C. 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 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心始终宁静如一。

E. 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②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为立生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缘边大被其毒。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论功当封,奂不事宦官,赏遂不行,唯除家一人为郎,上书固让,卒不肯当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有删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居所。②休屠各:南匈奴部落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B.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C.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D.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B. 对策,汉代考试取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并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立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对象皆为有德之官员。本文中张奂因有德政于民,当地百姓为他立生祠以颂其功德。

D. 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汉时郎将、知府、郡守等官员的俸禄都是二千石,所以也以二千石代指这些职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奂勇敢善战,足智多谋。面对南匈奴的两次反叛,张奂两次以招降瓦解部分人员、募集兵士、占据有利地势等同样手段,在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取胜。

B. 张奂临财清正廉洁,自律甚严。羌族各部的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送来了金、马作为礼物,张奂把这些东西都还给了羌人。

C. 张奂关心百姓,仁惠及民。任武威太守时,平徭均赋,减轻百姓负担;同时晓之以义,严加赏罚,革除民间陋习,深受百姓爱戴。

D. 张奂功勋卓著,为人正直。身为将帅,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功劳卓著,董卓仰慕,派人送礼,张奂因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他的馈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2)论功当封,奂不事宦官,赏遂不行,唯除家一人为郎。上书固让,卒不肯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2017年4月17日台儿庄新闻网)

材料二:

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同时,开展和传承好家风系列活动,也能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201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201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

B. 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C. 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

B. 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C. 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

D. 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美。

E. 新时代良好家风的建设固然要考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不排斥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宝贵的道德因子。

3.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感慨。

B. 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X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

C. 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态,也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2.请紧扣“飞”字,赏析文中画线句。

3.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