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感慨。

B. 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X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

C. 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态,也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2.请紧扣“飞”字,赏析文中画线句。

3.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B 2.①用鸟虫类的动作比拟草的生长,充满动态②与细若游丝呼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盆中野草纤细轻盈的样子,以及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不经意间迅速成长的情态:③表达了作者发现时的惊讶和内心的震动。 3.①作者不经意间写就的自由率性的散文,如同自由、率性、生机勃勃地生长的野草:②作者愿意将其奉献给读者,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动与遐想:③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野草及这类散文的热爱,以及与读者、野草共呼吸的愿望。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错,由原文可知,野草是在不经意中生长出来的,此后作者也仅是“浇了点水”,不能将其概括为“恰到好处”,文章凸显的是野草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生命姿态。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紧扣“飞”字赏析画线句子,解答时要分析“飞”字使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全句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从所给句子看,作者说小草从土里“飞”出来,“飞”在这里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草当作了飞鸟一样的动物来写,突出了一种动态。草长出来说是“飞”出来的,可见草长的很快。从全句来看,草是“细若游丝”的,“飞”并不是草原有的动作,而是作者的感受,所以这个句子表达出作者的惊讶和震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所谓富民阶层,是指中唐至明清时期逐渐崛起并持续发展壮大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富民虽占有财富,一般也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但并不享有政治特权。所以,富民阶层既与占有财富的官像阶层有着显著不同,又与同属于“民”的自耕农、佃农阶层存在明显差异。

中唐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原来按照政治权力等级分配土地等社会资源的既有体系被逐渐打破,整个社会趋向于分化成富民和贫民两大阶层。至宋,富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分布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个数量较多、富有貲财且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体,实际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中间层,成为宋以后阶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核心。

蒙元政权入主中原,并未对既有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关系造成太大的破坏,因而也没能从根本上阻碍宋以来富民阶层的发展态势。相反,由于其“政令疏阔,赋税宽简”而得以赓续和壮大。明清之际,能有一部分富民个体蜕变为独立的士绅阶层,当与富民作为一个整体发端成长于唐宋、延续壮大于元代密切相关。

富民阶层在宋元时期的持续发展与壮大,也就造就了一个沉潜于乡村社会的普通士人群体。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一旦崛起,必然追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富民阶层也不例外。他们追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主要有科举入仕和加强与官僚交往甚至联姻两种途径和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富民阶层“士绅化”,即一部分富民逐渐获得了政治特权,或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受到宋代选官“员多阙少”和元代长期停废科举等历史条件限制,能通过科举等方式成功晉升官宦阶层的富民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富民依然只是并不享有特权的普通士人身份。

明清时期国家规定,只要考取生员以上功名者就可享有政治特权,富民获得身份保护的人数由此而大量增加,从中分化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士绅阶层,发挥着比普通富民士人更大的社会作用,标志着“富民社会”发展到其最高阶段——士绅社会。而宋元时期流向乡村社会的士人群体,从严格意义来说,还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阶层。因为其中既有退闲官员,也有主要源自于富民的普通士人,就其对地方社会治理的影响与作用而言,前者单个个体可能更大,但后者更为普遍深入。所以宋元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推动力量,实际依然主要是非身份性的富民民阶层。而以享受政治特权为共有特征的士绅阶层成长为推动社会转型的主力军,则是到明清社会才得以最终实现。

(摘编自林文勋、薛政超《富民与宋元社会的新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民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营农业、工商业为主的致富者。

B. 宋元时十期,大部分富民的身份依然只是普通士人,并不享有特权。

C. 明清时期,富民只要是童生即可享有政治特权,士绅阶层就从中分化而来。

D. 宋元时期,退闲官员对地方社会治理的影响和作用较普通富民士人更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富民阶层由中唐至明清崛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转型和发展的推动力量的过程。

B. 作者论述了宋元时期富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主要是社会经济关系推动而得以长期演化与承续的结果。

C. 文章主要论述富民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发展状况,肯定了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富民阶层在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区别在于后者从中分化出独立的享有政治特权的士绅阶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朝廷“政令疏阔,赋税宽简”,富民阶层的影响和财力远远超过两宋时期。

B. 宋元时期,富民阶层提升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科举入仕和加强与官僚交往。

C. 明清之际,部分富民个体蜕变为独立的士绅阶层,与富民群体前后不间断的演变密切相关。

D. 宋元社会,尽管主要是非身份性的富民阶层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但他们仍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特。(王安石《元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载《守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玉棕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许文通《端阳采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目文化内涵丰富。读了上面的关于中华传统节文化的诗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二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倒: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巧?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个字。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①________________,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海水形成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冰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②____________,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③_________,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比知我国北部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杨老师送我们到门口,说:“谢谢你们前来看我,我就此留步不再远送了,天黑路滑,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B. 五一节这天,朋友小李的书店终于开张了,我们一帮好朋友赏光去他店里,送上一个花篮并表示祝贺。

C. 张教授不仅博览群书,还阅历丰富,对国内外的大事小情都有独到见解,对于他的拙见,学生们无不认同。

D. 王馆长对志愿者们说:“感谢你们鼎力相助,不然,这么多图书和杂志,我们几个人不知何时才能整理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