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在海明威以前的一个世纪,长篇小说...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在海明威以前的一个世纪,长篇小说的对话向来都给一大套精雕细镂的老规矩压得东摇西摆,迈不开步。长篇不知想了什么办法,居然活了下来;短篇却一直岌岌可危

B. 为刺激消费,各大商场纷纷举行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C. 《红楼梦》博大精深,匠心独具,后代的研究者往往管窥蠡测,难以道其万一。

D.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符合语境。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本句是指顾客花钱买东西,不合语境。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符合“难以道其万一”等语境。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符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 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 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 《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

(2)《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5)贾谊用“  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两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查看答案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枝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干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 ”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颌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敞,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干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候蒙亦如是邪? ” 罢知毫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 《宋史·侯蒙传》 )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 不若赦江使讨方腊/ 以自赎

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 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 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 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 以自赎

D.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 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 、探花。

C.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抵、人鬼。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选自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盲 者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点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

C. 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 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E. 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