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刘校书①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刘校书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注】①郭震,唐朝将领、诗人。这首诗是诗人去官后写的。②扫重门: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作者遭受到的无情现实:辛苦多年无人赏识,祸福却在旦夕之间。

B. 第三句强调因为才疏学浅,以致自己在官场角逐中心力交瘁,年华老去。

C. 第四句语含讥讽,表面是说自己身份低微难酬圣意,实则暗讽圣意不聪。

D. “残莺”是作者自喻,“残”、“老”照应,“残莺啼”犹言身老心不老。

E. 颈联写朝野景致,明暗对比,视听结合;“归”字极言远离朝堂的轻松。

2.尾联“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BE 2.①用典。②表达自己对朝廷的牵挂。毕竟辛苦多年,所以行路之时牵念不已,不断“回首”。③表达自己去职后的落寞。新人换旧人,“谁”能扫门获得恩宠,代替自己的位置呢?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B项,“强调因为才疏学浅”分析不恰当,“才微易向风尘老”表面上看是说自己缺少才华,匆匆衰老,实际是表达内心的郁闷不平之气。E项,“明暗对比”分析不正确,颈联没有明暗对比;“远离朝堂的轻松”分析不正确,结合整首诗来看,诗人对去官的生活并不满意,他并不想远离朝堂。 2.试题分析:从手法上看,“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用了《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扫重门”的典故,根据注释可知这个典故表达的是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的意思。从内容来看,作者说“昨来谁得扫重门”意思是昨天谁托身高官获取了自己曾经的位置,一方面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寂寞,另一方面也表明诗人虽然去官,但仍牵挂着朝堂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少端重,强记览。金犯浙西,父挟家人逃避,彦颖方十岁,追不及,敌已迫其后,能趋支径,乱流获济。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余杭簿。守曹泳豪夺酒家业为官监,利其赀具,彦颖争之。泳怒,戒吏煅炼,不得毫发罪。调建德丞,改秩。时宰知其才,将处之学官,或劝使一见,彦颖耻自献。调富阳丞。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金败盟,张浚督师进讨。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右正言尹穑阴符执政,荐引同己者,转言和于上前。上惑之,罢督府,良翰、操相继黜,而穑进殿中,迁谏议大夫。一日,穑以和、战、守叩彦颖,彦颖曰:“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穑大怒曰:“自为谏官,前后百余奏,曷尝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自是衔彦颖,阴排之。金使至,上遣王抃谕金使稍变受书旧礼,议久不决。彦颖曰:“须于国体无损而事可济,乃善,若如去年张子颜之行,不但无益。”时左司谏汤邦彦新进,冀侥幸集事,自许立节。彦颖言邦彦轻脱,必误国。洎邦彦辱命而还,彦颖论其罪,贬新州。彦颖在东府三岁,实摄相事,内降缴回甚多。内侍白札籍名造器械并犒师,降旨发左藏、封桩诸库钱,动亿万计。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上矍然曰:“卿言是,朕失之矣。”自是绝不支。绍熙元年,致仕。家居凡十载,自奉澹约,食才米数合。室无姬媵,萧然永日,与州县了不相闻。

(节选自《宋史·李彦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B.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C.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D.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煅炼,古代本指冶炼或对刀剑的打击、锻造;后也指罗织罪名,陷人于罪。本文指的是后者。

B. 御史台,古代官署名,始设于汉朝,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 封桩,始自宋朝的一种财政制度。凡是月末岁终的用度余数,皆封存起来不用,以防备急需。

D. 致仕,“致”为“获得”意,“仕”为“官职”意,“致仕”就是指获得官职,也就是做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彦颖少年老成,行为举止不凡。他不仅长于记忆阅读,而且端庄稳重;十岁时他随父南逃,后与家人离散,但他独自摆脱追兵获救。

B. 李彦颖品性清高,不愿钻营功名。宰相了解他的才学后,本打算安排他任学官;但由于他不愿去拜访宰相,宰相感到羞辱,于是把他调任富阳。

C. 李彦颖为官刚正,敢斗不正之风。在余杭时,他大胆与上司曹泳争论;在御史台时,他敢于大胆揭露右正言尹穑主张和议的真实面目。

D. 李彦颖位高忧国,长远考虑国事。皇宫中大事铺张以致动用内库的钱时,他大胆向皇帝进言,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皇帝最终省悟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

(2)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学俊:工程强国梦  一世西部情

陈学俊院士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结缘交大:创建我国锅炉专业

1946年7月,陈学俊以优异的成绩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于1947年3月回国,决心为祖国建设服务。

陈学俊院士回国后即任交通大学教授,他认为,要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动力工程工业,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有所创新,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培养高层次人才。

1952年,陈学俊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1979年主持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80年主持建成国内唯一一个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试验系统,1992年,他领导建成我国能源动力领域内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领导该实验室针对我国能源动力工业发展中的安全、高效节能等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陈学俊对我国锅炉工业发展及制订能源与动力技术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陈学俊参与指导上海锅炉厂等一些电站锅炉设计及我国第一台直流锅炉设计。倡导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主持进行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机组初参数选择的研究,提出研究报告。

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并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解决了上海南市电厂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并对上海锅炉厂生产的我国首台30万千瓦压临界压力锅炉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

80年代他提出“能源工业必须进行科技改革”,提出工业锅炉大型化、火电机组近代化、城市煤气化、工业窑炉高效化及机车电气化等问题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论证,为国家能源技术政策所采用,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有重要贡献奖”,载入国家科委蓝皮书。对机械工业技术政策提出“发展机械工业基础技术的几点意见”也载入国家科委蓝皮书。

1948年,陈学俊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热能工程方面的刊物《热工专刊》,1949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燃气轮机著作—《燃气轮机》。1950年他出版了《蒸汽动力厂》,1952年出版了《实用汽轮机学》,以后又相继出版了《锅炉学》(上、中、下)、《锅炉整体》《锅内过程》《锅炉原理》等10余部动力工程教材和专著。

80年代及90年代初,陈学俊结合科研及研究生教学工作,又主编了《锅炉原理(上、下)》,编著了《能源工程概论》《两相流与传热—原理及应用》《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基础》,及英文版《Two—PhaseFlowand-HeatTransfer》等著作,其中《锅炉原理》获机械委优秀教材二等奖,《两相流与传热—原理及应用》获第六届中国图书二等奖。

举家西迁:交大西迁中最年轻的教授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整体迁往西安。陈学俊和夫人袁旦庆坚决拥护西迁决定,陈学俊在工会代表大会上讲了迁校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坚决主张动力机械系全迁西安。在交大校委会上,陈学俊代表交大九三学社组织表态拥护交大西迁。

1957年9月,陈学俊和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将全部家具及行李等带到了西安。

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很多人都对他们夫妇说:“太吃亏了,保留到现在,那两间在牯岭路(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钱吗?”但是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20世纪80年代末,陈学俊等老一辈科学家认识到动力工程多相流研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工业中的重要作用,申请在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我国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在陈学俊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在我国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及环境等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育人不倦:培育人才桃李天下

自步入教育领域,陈学俊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1955年9月,交通大学锅炉专业开始招收两年制研究生,陈学俊指导的林宗虎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对西安交大院士师生被传为佳话。林宗虎说他取得的成就都得益于陈学俊的培养。

除了对学生的悉心教诲,陈学俊还捐出大量资金奖励莘莘学子。1996年,陈学俊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10万元奖金,分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陈学俊院士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至今已奖励学生百余人,发放奖学金几十万元。2016年,在交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

他还经常以自己历尽坎坷、刻苦求学的经历和“工程救国、科学救国”的信念,勉励学生珍惜宝贵年华和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为世界之光。

(选自《陕西科技报》,2017年7月7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学俊院士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

B. 陈学俊院士主持创建了国内唯一一个锅炉专业,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我国第一个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试验系统。

C. 陈学俊院士所带领的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在我国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及环境等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D. 陈学俊院士在教育领域成果丰硕,教过的学生中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他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林宗虎是一对西安交大院士师生被传为佳话。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学俊院士认为,要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动力工程工业,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有所创新,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培养高层次人才。

B. 陈学俊院士参与指导上海锅炉厂等一些电站锅炉设计及我国第一台直流锅炉设计,倡导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提出研究报告。

C. 陈学俊院士组织编写出版国内第一本燃气轮机著作《热工专刊》,出版了《锅炉原理》等10余部动力工程教材和专著。

D. 陈学俊院士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交通大学西迁决定,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对房子不再有牵挂。

E. 陈学俊院士用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奖金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和研究生奖学金。

3.请结合文本概括陈学俊作出的突出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荒芜

刘平

儿子一家都进城了,就冬爷一个人守着老院子。儿子最早进城打工,五年前就去了。三年前,又把媳妇带去了,说打工比在家强。去年,干脆把孙子也带走了,在城里上学。“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冬爷心里很不得劲儿。

冬爷努力让老院子有些生机,他养了八只鸡、三只鸭、两只鹅、一头猪,还种菜。但冬爷对家里的四亩地却束手无策,地都荒了,冬爷努力多种一些,也只种了一亩。还有三亩,都荒着。地里杂草疯长,丝茅草、芭地草、打破碗,啥都有,把地都铺满了。冬爷把鸡鸭鹅赶到地里啄草,可几天后又长出来了。冬爷感觉心里像有几只毛毛虫在爬,农民的地里不种庄稼,放鸡鸭鹅,他觉得是笑话。

村里很多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守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大片大片的地,都荒了,望去,满眼乱草。

冬爷打算今年过年要和儿子好好谈谈。三个月前儿子打电话回来说春节要回来过年。他要和儿子谈谈那三亩地的事,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一定要想个啥办法,让地里种上东西。在冬爷的意识里,农民让土地荒着就是犯罪。

为了让那三亩地不荒着,冬爷想过很多法子。去年开春前,他专门去找过焉瓜,让他来种,种出的东西都归焉瓜,只要地不荒着就行。焉瓜今年四十二岁,有一身蛮力,但脑子不好使,没女人肯嫁给他,一个人在家守着病恹恹的老娘,是村里唯一没出去打工的壮劳力。焉瓜很勤快,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地种,焉瓜说:“冬爷!我已经捡了三亩多地种了,再多就不行了。”冬爷又找过几个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人,可人家都说,自家的地都种不完。

这个冬天很冷,焉瓜的老娘也在刚要进腊月的时候走了,没赶上过年。

圈里的猪肥了,就要过年了。一大早,冬爷就雇了人来杀猪,又去请焉瓜来帮忙。晚上喝了酒,焉瓜走的时候,冬爷送了一刀宝肋给他。

肉腌七天就熏上了。灶台前的梁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冬爷每天烧谷草熏肉,心里也盼着儿子一家人回来过年。冬爷熏着腊肉等儿子他们回来,除了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冬爷还要认真和儿子谈谈土地的事,他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可冬爷没想到的是,腊月十五,儿子突然打电话回来说,今年春节不能回来过年了,领导安排他值班,挣三倍的工钱。“狗东西!不回来,老子那么多肉拿来喂狗。”冬爷很愤怒。

第二天,冬爷决定再找焉瓜商量商量,让他把自家的那三亩地种了。年后开春地里就有活了,季节误不得,要早做打算。冬爷去的时候拎了一个腊猪头,他下了决心,付出一些代价也要说服焉瓜把那三亩荒着的地种了。冬爷去的时候,焉瓜刚给老娘烧了五七回来。冬爷把腊猪头递给焉瓜,焉瓜说:“冬爷!咋还给我猪头?”

冬爷说:“再商量商量。”

焉瓜说:“商量啥?”

冬爷说:“种地的事。”

商量来商量去,可焉瓜咋也不答应。冬爷急了,说:“焉瓜!你一身力气,多种三亩地要死?只要你应下来,种出的东西都归你,我还每亩地倒贴你两百块钱!咋样?”冬爷豁出去了。

焉瓜怔怔地看着冬爷,不说话。

冬爷说:“种不种?焉瓜你给个准话!”

焉瓜笑笑,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冬爷!不是我不帮,我老娘走了,明年我也打算出去找活路做了。原来捡的那些地,明年也都不种了。”

离开焉瓜家,冬爷不知道咋就来到了自家地边。看着那一片长满荒草的地,冬爷心里也一片荒芜。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冬爷儿子一家到城里打工定居,甚至过年都不想回家,这是因为城市生活条件好,挣钱相对容易,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B. 焉瓜虽然脑子不好使,却在家守着病恹恹的老娘,直到母亲去世后才想着出去打工找活路,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C. 冬爷为了不让土地荒芜,给焉瓜送猪头甚至要倒贴钱,这体现了老一代农民对土地有着一种朴素的眷恋之情。

D. 乡里人都抛弃土地到城里落脚,冬爷感到无奈和难受,“心里一片荒芜”,作品以此来批判当前农村人的短视与市侩。

2.请简要概括冬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文中焉瓜是一个次要人物,试探究其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最近两年,“真人秀”非常流行。这些“真人秀”都是由当红明星出镜,让他们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正悄然兴起。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年青一代所喜爱和参与的娱乐方式。而且,网络直播似乎也在创造着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网红,一些无名的模特或美女或其他方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红”了。

其实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正好是对照。明星真人秀是明星扮成普通人,网红则是普通人扮明星。明星真人秀是让明星在没法端着的环境中、在现实的普通竞争游戏中展现普通;而网红则是以小白领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后备军自己扮演明星。明星真人秀和网红都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后备军喜欢的,前者是高不可攀的明星下降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后者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成了明星。这都是以年轻小白领为中心的青年群体的自我期望和自我反讽。

这里有两个走向值得注意:首先,从这些节目看来,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看到更多的“真实”的生活,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但对于某种琐碎的“生活流”倾注了很多的关切。这种“生活流”是由大量真实的细节和具体而微的生活状态所构成的,这种生活的情境是典型的白领式的。这就把中产阶级后备军的生活形态作为所有这些直接性节目的背景,他们与现在的年轻人保持着一种平视的关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次,这些节目极为关键的就是一种“互动”的生成,网络直播是通过手机的直接互动所产生的效应,而明星真人秀更加依赖电视中的互动和网络的互动,这种互动性其实是参与到情境之中的感觉的生成。

其实,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新的认同感所营造的一部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观照,往往是通过这种真人秀或直播来获得的,这些赋予了他们的平淡日常生活一种不同于既往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一种大叙事,而是来自于某种“平庸性”的小叙事。这种小叙事看起来意义极为中性和暧昧,有一些甚至有无聊和消极的因素,但另一面其实也具有某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它让年轻人能够面对今天没有大喜大悲的生活,在为追求生活而努力的路上一面能够适应生活本身一面也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面对自身社会的认同。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流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因素值得社会的深入认识和深入探讨。

(摘编自张颐武《真人秀与网络直播》,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人秀”要求明星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从而把明星变成了普通人。

B. 网络直播很容易创造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这是年轻人喜爱和参与的根本原因。

C. 都市白领们非常注重真实、琐碎、具体的生活状态,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

D.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兴起,背后所反映的则是当前年轻人对生活的观照与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当前非常流行的“真人秀”和网络直播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明星和网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流行的原因。

C. 第三段从两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问题,明确这些娱乐节目非常流行的深层原因。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由现象开始逐层深入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受到明星“真人秀”这些节目的启发,网络直播就不可能兴起并流行开来。

B. 网络直播能让普通人扮演明星而深受年轻人喜欢,可见年轻人还是希望被他人关注。

C.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都注重互动性,可见年轻的白领们喜欢交流与人与人的“平视”。

D. 网络直播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片段虽然只是小叙事,但能够给年轻人带来不同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互动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种族和眼睛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这位导演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

黄渤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