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人说你的兄弟姐妹很多,内眷们聚在一起,...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人说你的兄弟姐妹很多,内眷们聚在一起,一定很热闹吧。

B. 舅舅,这是我从皖南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送给您尝尝。不成敬意,请笑纳。

C. 你的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给你斧正了一下。

D.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你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同时还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A.“内眷”指女眷,不包括兄弟。B.请人收礼叫“笑纳”,使用正确。C.“斧正”用于请人看稿,是敬辞。D.“留步”用于请别人不要送自己,是敬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6年4月4日,在第53届国际儿童书展上揭晓的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花落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B. 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部分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是走形式,而要依法处理,真正监管到位。

C. 在消费有所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稳定,思考如何保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利益均衡的途径,也要杜绝投机者的产生。

D. 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的行为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切实做好2017年防汛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扬州市供电公司厝火积薪,精心安排部署防洪防汛工作,为汛期到来做好准备。

②为防范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风险,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发文要求各省直部门量入为出,按照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控制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

③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④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腐敗和作风问題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⑥6月15日,丰台区卢沟桥乡小屯村的抖空竹比赛热闹开场,舞龙、平轮、双轮、中长杆等表演轮番上阵,各种绝技让观众目不暇接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以忧归。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瑾诛,召用,以母老不出。嘉靖初,起故官,请为宋死节臣赵与珞追谥立祠。进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土酋莽信虐,计擒之。木邦、孟养构兵,胄遣使宣谕,木邦遂献地。屡迁广西左布政使。官军讨古田贼,久无功。胄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十五年进左侍郎。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臣考马援南征,深历浪泊,士卒死亡几半,所立铜柱为汉极界,乃近在今思明府耳。先朝虽尝平之,然屡服屡叛,中国士马物故者以数十万计,竭二十余年之财力,仅得数十郡县之虚名而止。况又有征之不克,如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故事乎?此可为殷鉴。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兴师数十万,何以给之?今北寇日强,据我河套。边卒屡叛,毁我籓篱。北顾方殷,更启南征之议,脱有不测,谁任其咎?”章下兵部,请从其议。得旨,待勘官还更议。明年四月,帝决计征讨。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谏,皆不纳。后遣毛伯温往,卒抚降之。

郭勋为祖英请配享,胄疏争。帝欲祀献皇帝明堂,配上帝,胄力言不可。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遇赦复冠带,卒。隆庆初,赠右都御史。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选自《明史·唐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B.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C.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D.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即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宗或先贤的房屋,相当于现在修建的纪念堂。

B. 蛮,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古人把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狄、蛮、戎。

C. 故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D. 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从事的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造桥、铺路、戍守边疆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胄孝顺友爱,侍奉双亲至孝。唐胄在父亲去世后,按丁忧制度离职回乡守丧;后来朝廷征召任用时,又因母亲年迈而不出任官职。

B. 唐胄任职地方,治政颇有成绩。当地土酋莽信暴虐,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交战,唐胄派遣使者前往宣示自己意图,木邦便献地归服。

C. 唐胄尽心国事,处事勇于求实。唐胄既通过列举前朝事例,强调以史为鉴;又指出国内筹集军饷困难且又有外患的实际情况,劝阻出兵安南。

D. 唐胄耿介敢言,执政坚持原则。郭勋请求祖父郭英入功臣庙同受祭飨,唐胄上疏反对;皇上欲明堂祭祀天帝时附祭献皇帝,唐胄力言不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胄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

(2)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遇赦复冠带,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B.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C.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后就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