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与方法是全人类的共...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与方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科学家愿意将这一技术与世界分享,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B. 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变化,采取积极行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始终沿着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的轨道。

C. 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绵延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沿线国家相当程度上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与包容使得大陆两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沟通交流。

D.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真帮实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也才能给整个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推动中国经济始终沿着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的轨道”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发展”。C项,“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去掉“由于”。D项,偷换主语,“也才能给整个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的主语不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目标”,可改为“ 广大党员干部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凤姐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 40 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②德兰修女不是个能翻云覆雨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

③近日,现代格斗教练徐晓冬向整个武林挑战,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发狂,有人说他是“打假英雄”,真是沸反盈天

④布莱斯·帕斯卡在《感想录》中写道:“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⑤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⑥到 2050 年,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 7900 万,他们往往只能住在自己的空房子里度过那些百无聊赖的光阴。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君子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陆 游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注】①征鸿:远飞的大雁。②社燕:燕春社日来,秋社日去,故谓社燕。社日是古代祭祀灶神的日子。③金鸭:金属之鸭形香炉。④锦茵:锦制的垫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主人公登上高楼望远,面对满眼的秋色,情不自禁感慨自己孤单的处境。

B. “几番轻别”,写出了别离之多,更增添了长期在外的游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 “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二句,表达的是主人公对鬓边生出白发的忧愁。

D. 主人公回忆往事虽然历历在目,但都是过眼云烟,眼下却是在梦中都难相见。

E. 下阕末尾写思念妻子却难以相见,只能独守客舍,在灯下伴着窗外的秋雨暗自伤心。

2.词的下阕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叙事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彻,字广达,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护以彻谨厚有才具,甚礼之。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后从帝拔晋州。录前后功,加开府,别封蔡阳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周、齐之世,有同战国,中夏力分,其来久矣。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因此屈膝称籓。彻以功加上大将军。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寻徙封城阳郡公。其后突厥犯塞,彻复领行军总管击破之。

(节选自《隋书·李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B.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C.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D.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指接受别人传给的帝位。禅让,是中国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的一种称法。如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

B. 并州,指中国古代划分的九大州之一。其说法不一,通常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C. 中夏在古代有多重意义,既可指华夏、中国,也可以指中原地区。文中意为中华,与中国、中土、天下、华夏同义。

D. 称藩,意思是称臣,自称是属国。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为藩。藩,也常用作对诸侯国的雅称,如藩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 李彻官运亨通。他因生性刚毅,有才干,为人忠厚,被大冢宰宇文护当作亲信,不久担任殿中司马,多次升迁到奉车都尉,此后春风得意。

B. 李彻甚受皇上器重。他受北周武帝、宣帝、隋高祖三朝重任厚禄,隋高祖杨坚在群臣面前更是对他赞誉有加。

C. 李彻战功赫赫。他先后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从帝拔晋州,从韦孝宽平定淮南叛乱,多次打败来犯的突厥,为边疆平安立下汗马功劳。

D. 李彻武略盖群。他在突厥来犯时,诸将大多数怀疑行军总管李充对敌我双方军情的分析和提出的取胜方略,只有他赞成,可见其谋略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⑵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完夏天再去天堂

墨中白

老人感觉到这个夏天在一天天变凉。

老人要走了。

老人不想走。老人舍不得居住的土屋,更舍不得他多年的老伴。老伴为他养育五儿三女,吃了一辈子苦。

老人和老伴儿孙满堂,可儿孙们却很少去他们住的土屋。

每年麦收,五个儿子就会给他们送来食用的小麦,女儿们过节也会送来点酒和肉。

老人和老伴知足。

老人知道儿女们都有子女,要供他们读书,还要为他们结婚操心,就像当年他们为他们操心一样。

儿孙们活得幸福,老人就快乐。老人常把快乐说给老伴听,可老伴总唠叨着,怨他们多时不来土屋。

老人安慰老伴说,孩子们忙。你要是闷得慌,就陪我到北沟边放羊吧,和羊说话,也很快乐的。

老伴没有理他,却说,娃是嫌咱们老呢!

老人不再说话了,搂着羊儿问,我们老吗?

羊叫了两声。老人高兴地对老伴说,瞧,羊说咱们还年轻哩!

老伴就笑骂,老不正经的。

老人喜欢老伴骂这句话。

老人不服老,直到那个夏日走回老屋,摔倒了,才发觉真的老了,想爬,手脚却不听使唤。

老人站不起来了,躺在床上。

老人不能动,可心像镜子一样明亮。

看着老伴弯着近九十度的腰忙着照顾自己,老人真想快一点走。

老人当过兵,打过鬼子,不相信有天堂。可老伴信奉神,说好人会升天堂。

老人真希望有天堂,早两年过去,把那边安排好,将来好接老伴在天堂一起生活。老人躺在床上,想着天堂的事,可脑子清醒,清醒的老人想喝水,拿桌上的水杯,手

碰杯时,人却滚掉下床来。望着不到半米高的床,却不能上去,老人的心好疼。

老伴回家,看到躺在地上的的老人,伸手拉。

老人说,你年轻时抱不动我,现在如何拉得起!

老伴去找儿子,五儿、四儿、三儿外出打工,二儿赶集没回家,大儿在北沟放羊。老伴只好叫来乡邻才把老伴人抬到床上。

晚上,老伴弯着腰,来到大儿子家,让他去把老人家睡的床腿锯短点。

大儿子说,找老二吧,他家有锯。

老伴到二儿家,二儿子说,好好的床腿,锯掉干嘛?老大呢?

俺家的锯条断了。二儿媳妇不高兴地说。

老伴没有再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土屋。

来到床边,老伴拉着老人的手说,你还不如早一点走好呢。

老人握住老伴的手说,我也想,可这么热的天,儿孙们披麻戴孝,受不了,酒席上的菜也不能放……

你管那么多干嘛……

谁叫他们是咱的儿孙呢,我一天没走,心里还在装着他们。

要不,你过完夏天再去天堂吧。

老人说,我尽力撑吧。

老人的儿子还是找来锯把床腿锯短了。

老人能拿到桌上的水杯,可很少能喝尽杯里的水。

更多的时候,老人是在数着夏天的日子。看着床前的电风扇,老人想,自己同它一样,过完这个夏天,也该歇工了。可又一想,明年夏天,天热,电风扇还会不停地转,而那时的自己呢?也许真的有天堂,要不这活生生的灵魂到哪里去?

老人感觉自己离天堂越来越近,已经闻到天堂门外桂花树上飘来的香味了。

老人对老伴说,通知儿孙们回家吧。

老伴问,不能再过几天走?

老人说,夏天就该走的,天凉了,再冷,我怕去天堂的路滑!

老伴笑了,老不正经的,临走,也不改!

老伴一直陪着老人,直到老人微笑着离开。

老人的儿孙们回家,热闹风光地送走了老人。

五个儿子算账,扣除礼金,一家赔钱 500 元。

儿媳们说,天凉真好,菜能多放几天,有的肉还能回锅,要是碰上热天,这五十多桌酒席,可真赔大了。

老伴把保管一天的礼金包交出来后,分完钱,五个儿子互相望着,算好的账,却多出 2500 元钱。

看着一家人又围着聚在一起核对着账款,老伴摇摇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的土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夫妇的“知足”表现在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很少,就是子女们在特定时节送点小麦和酒肉来,他们就很满足了,同时也是要表现老人们生活的清苦。

B. 老人开始“不想走”,是舍不得离开久居的老屋和相濡以沫的老伴,后来又“真想快点走”,是看到老伴照顾自己的艰难。

C. 当过兵,打过鬼子的老人,如今没想到自己衰老到从床上滚下来,巴望着半米高的床却不能上去,老人感到“心好疼”,这里有对自己无人照看的强烈怨恨。

D. 小说中写老人离开之后,儿子们回来把他热闹风光地送走了,举行了热闹体面的葬礼,这里可见作者对老人儿子们这种做法的肯定。

2.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过完夏天再去天堂”的作用。

3.分析小说结尾“老伴摇摇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的土屋”的内涵,并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