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完夏天再去天堂 墨中白 老人感觉到这个夏天在一天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完夏天再去天堂

墨中白

老人感觉到这个夏天在一天天变凉。

老人要走了。

老人不想走。老人舍不得居住的土屋,更舍不得他多年的老伴。老伴为他养育五儿三女,吃了一辈子苦。

老人和老伴儿孙满堂,可儿孙们却很少去他们住的土屋。

每年麦收,五个儿子就会给他们送来食用的小麦,女儿们过节也会送来点酒和肉。

老人和老伴知足。

老人知道儿女们都有子女,要供他们读书,还要为他们结婚操心,就像当年他们为他们操心一样。

儿孙们活得幸福,老人就快乐。老人常把快乐说给老伴听,可老伴总唠叨着,怨他们多时不来土屋。

老人安慰老伴说,孩子们忙。你要是闷得慌,就陪我到北沟边放羊吧,和羊说话,也很快乐的。

老伴没有理他,却说,娃是嫌咱们老呢!

老人不再说话了,搂着羊儿问,我们老吗?

羊叫了两声。老人高兴地对老伴说,瞧,羊说咱们还年轻哩!

老伴就笑骂,老不正经的。

老人喜欢老伴骂这句话。

老人不服老,直到那个夏日走回老屋,摔倒了,才发觉真的老了,想爬,手脚却不听使唤。

老人站不起来了,躺在床上。

老人不能动,可心像镜子一样明亮。

看着老伴弯着近九十度的腰忙着照顾自己,老人真想快一点走。

老人当过兵,打过鬼子,不相信有天堂。可老伴信奉神,说好人会升天堂。

老人真希望有天堂,早两年过去,把那边安排好,将来好接老伴在天堂一起生活。老人躺在床上,想着天堂的事,可脑子清醒,清醒的老人想喝水,拿桌上的水杯,手

碰杯时,人却滚掉下床来。望着不到半米高的床,却不能上去,老人的心好疼。

老伴回家,看到躺在地上的的老人,伸手拉。

老人说,你年轻时抱不动我,现在如何拉得起!

老伴去找儿子,五儿、四儿、三儿外出打工,二儿赶集没回家,大儿在北沟放羊。老伴只好叫来乡邻才把老伴人抬到床上。

晚上,老伴弯着腰,来到大儿子家,让他去把老人家睡的床腿锯短点。

大儿子说,找老二吧,他家有锯。

老伴到二儿家,二儿子说,好好的床腿,锯掉干嘛?老大呢?

俺家的锯条断了。二儿媳妇不高兴地说。

老伴没有再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土屋。

来到床边,老伴拉着老人的手说,你还不如早一点走好呢。

老人握住老伴的手说,我也想,可这么热的天,儿孙们披麻戴孝,受不了,酒席上的菜也不能放……

你管那么多干嘛……

谁叫他们是咱的儿孙呢,我一天没走,心里还在装着他们。

要不,你过完夏天再去天堂吧。

老人说,我尽力撑吧。

老人的儿子还是找来锯把床腿锯短了。

老人能拿到桌上的水杯,可很少能喝尽杯里的水。

更多的时候,老人是在数着夏天的日子。看着床前的电风扇,老人想,自己同它一样,过完这个夏天,也该歇工了。可又一想,明年夏天,天热,电风扇还会不停地转,而那时的自己呢?也许真的有天堂,要不这活生生的灵魂到哪里去?

老人感觉自己离天堂越来越近,已经闻到天堂门外桂花树上飘来的香味了。

老人对老伴说,通知儿孙们回家吧。

老伴问,不能再过几天走?

老人说,夏天就该走的,天凉了,再冷,我怕去天堂的路滑!

老伴笑了,老不正经的,临走,也不改!

老伴一直陪着老人,直到老人微笑着离开。

老人的儿孙们回家,热闹风光地送走了老人。

五个儿子算账,扣除礼金,一家赔钱 500 元。

儿媳们说,天凉真好,菜能多放几天,有的肉还能回锅,要是碰上热天,这五十多桌酒席,可真赔大了。

老伴把保管一天的礼金包交出来后,分完钱,五个儿子互相望着,算好的账,却多出 2500 元钱。

看着一家人又围着聚在一起核对着账款,老伴摇摇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的土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夫妇的“知足”表现在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很少,就是子女们在特定时节送点小麦和酒肉来,他们就很满足了,同时也是要表现老人们生活的清苦。

B. 老人开始“不想走”,是舍不得离开久居的老屋和相濡以沫的老伴,后来又“真想快点走”,是看到老伴照顾自己的艰难。

C. 当过兵,打过鬼子的老人,如今没想到自己衰老到从床上滚下来,巴望着半米高的床却不能上去,老人感到“心好疼”,这里有对自己无人照看的强烈怨恨。

D. 小说中写老人离开之后,儿子们回来把他热闹风光地送走了,举行了热闹体面的葬礼,这里可见作者对老人儿子们这种做法的肯定。

2.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过完夏天再去天堂”的作用。

3.分析小说结尾“老伴摇摇头,弯腰,拄棍,蹒跚着,走回场上的土屋”的内涵,并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看法。

 

1.B 2.①设置悬念,“过完夏天”与“去天堂”的联结,新颖独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老人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的乐观幽默和对子女深深的慈爱。③突出主题,老人对子女的细心慈爱与子女的漠然形成对比,让小说的主题更有张力。 3.内涵:①与前文老伴去叫儿子来锯床脚时的无奈形成呼应。②表现了老人的衰老,行动的艰难和失去老伴后内心无言的痛楚。③暗含着作者对老人子女的无声指责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批判。 联系现实:在当今社会,子女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自身该承担的孝养父母的责任已逐渐淡漠。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警醒亲情的沦落,工作和生活再忙,心中也不能缺少对父母的关心和孝养。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A项,“同时也是要表现老人们生活的清苦”文中没有依据。C项,“这里有对自己无人照看的强烈怨恨”不当,应为老人心里感到难过伤感。D项,“这里可见作者对老人儿子们这种做法的肯定”不正确,作者对老人的儿子们在老人在世时不尽孝,死后大办丧事的做法提持批判态度的。 2.试题分析:从突出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过完夏天再去天堂”是老人的一句话,也是他的愿望。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是为了替儿女考虑,这就能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老人在即将去世的时候都在为子女考虑,而子女去对老人不孝顺,老人与子女形成对比,使小说的批判性更强。从表达效果来看,标题中词语的组合很新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设置悬念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快递业一年用胶带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缠满了胶带的纸箱,异味熏鼻的黑色塑料袋……快递包裹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风险。国家邮政局 20 日发布《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2015 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 189.85 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 425 圈,我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据报告统计,2015 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 207 亿枚、编织袋约 31 亿条、塑料袋约 82.68 亿个、封套约 31.05 亿个、包装箱约 99.22 亿个、胶带约 169.85 亿米、内部缓冲物约 29.77 亿个。

国家邮政局预测,2016 年我国将产生 300 亿个快递包裹,到 2018 年将达 500 亿个包裹。快递行业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 2000 万到 3000 万吨。300亿个快递包裹最后落在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巨大负担。针对所有可回收的包装品,耗材本身有没有标准化规范?“快递包装的相关标准明年有望出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标准处处长徐华荣回应说,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遵循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利用三大目标。考虑到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有毒有害的包装将推出强制性要求。对于可降解等高标准的要求,将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调研报告指出,一个真正可降解的环保快递包装,成本大概上涨 0.5 元。关键是谁来为绿色买单?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童文红坦言,今天中国的快递袋都不是完全可降解的,真正完全可降解的袋子因为成本高,产业发展不起来。目前我国快递包装回收率小于 20%。这是因为包装使用的透明胶带不仅本身不可降解,客观上造成纸箱与塑料难以分离,提高了回收成本。“快递服务的终点在民生,痛点在末端,契入点就在绿色。”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江明发说,绿色不仅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还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通行。

“中国快递市场从 2008 至 2016 年,保持每年平均 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端旺盛,但快递供给侧并不匹配。”童文红说,中国的几亿消费者都是通过“最后一公里”才感知到中国的快递服务水平,而“最后一公里”的绿色通行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快递员不开心,因为末端通行效率不高。八成快递员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中午1点左右才能送完上午的快件,下午的快件要送到晚上8点多。即使这样,快递员每天送的快件数量有限,平均每天 80 至 120 件。

第二个挑战是现在的快递员越来越不认路,因为流失率高。近一半以上的站点工作年限平均一年以内,一个站点一半人都是工作一年以内的,每个月的平均流失率是 8%。

第三个挑战是快递的业务量迅速攀升,快递员流失率也很高,但是消费者仍然不满意。快递每单的平均价格,从 2014 年的平均 10.5 元降到 2016 年 8.8 元,相比海外的快递每单平均价格4.5美元,这其中的落差是非常大的,同质化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

显然,无论是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还是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都任重道远。

“快递给人的印象就体现在城市的马路牙子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形象地说,快递员在马路边上因陋就简操作的现状亟待改变。快递“最后一公里”实际反映的是整个运作体系的问题。快递员在小区、写字楼马路牙子边上做分拣,这跟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是严重不匹配的,也严重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层次。

汪鸣指出,很多城市把货运配送节点建设纳入到了城市规划范畴,应该把城市配送节点和城市集结点在功能方面做一些整合,使城市内的集结点逐渐走向规范化、合法化,这样可以减少车流量,降低碳排放。

京东商城总监高宇举例说,一个在新疆的买家,如果要买深圳卖家的手机,快递包装必须非常严实以免破损或丢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包装浪费。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京东在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库直接布货,仓配一体化可以实现配送和包装成本的降低。“别的商家用5层瓦楞纸,我们用3层就够了。”高宇说,电商的包裹一般最多要经过7次中转,而在京东只需要经过1次中转,即从仓库直接到用户。目前京东实现了 10%的纸箱回收,客户收到包裹后,可以将纸箱返回仓库重新利用。

顺丰速运副总裁许志君说,要以绿色环保实现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包装方面,首先是减量化,优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降低包装能耗。在环保方面,研究更多使用100%降解的材料,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在配送方面,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有效管控车辆和司机的驾驶行为,降低油耗。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 年 10 月 21 日)

相关链接:

①顺丰去年生产了一批可循环利用的纸质包装,硬度比较高,成本价要 4 到 5 元,至少可循环利用 5 到 6 次。但这批硬纸盒的回收利用率只有 2%到 3%。因为货物包装归客户所有,大多数客户出于自用或保护隐私等原因,不愿意将包装留给快递员,公司只能尊重客户的选择。(《循环利用难,3 亿件快递包装哪去了》)

②2016 年 8 月底,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快递业包装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标题中将快递业一年所用胶带数量用“可以绕地球赤道 425 圈”这一数字来表达,加上感叹号的使用,会给读者以很大的震动。

B. 文章前几个自然段中开列的大数据,让人认识到现状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为下文解决快递绿色包装问题做了铺垫。

C. 中国快递市场保持每年平均 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需求旺盛,这对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D. 要解决快递包装的环境污染问题,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和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很重要,但目前还缺乏应对策略。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根据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包装是否有毒有害、是否可降解提出相关要求。

B. 快递业没能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快递包装袋,其原因是环保产品的成本太高,如果让快递企业独自承担,则负担过重。

C. 快递给人的印象太低端,与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严重不匹配,这就决定了发展绿色快递之路短期内无法完成。

D. 新闻通过京东商城总监的举例,让人看到了将来的快递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仓配一体化、纸箱回收等绿色环保的趋势。

E. 要想使快递包装袋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使用,就要建立社会化快递回收体系,使快递包装袋全部回收循环利用。

3.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快递包裹带来的环境污染?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包括医学在内的技术极其落后,懂点医的人大多也从事算卦、占卜的营生。人有了病,他们先用医术看,看不好,再用巫术看。不管王公贵族还是布衣百姓,一旦得了疑难重症,都得这么办。经过一番折腾,有些病人凑巧好转了,那么这个人就是神医了。还有许多病人好不了,他们就编个理由让你等着,其实是等死。所以,在愚昧封建的古代,医术与巫术总是如影随影,辨不清医是什么、巫是什么,因此有“巫医”的叫法。

随着医学的渐渐发展,有些巫医脱颖而出,他们肯钻研、善总结,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这些人长期给皇室宗亲看病,被称为御医。西汉时,在医事制度上已设有“女医”,称为“视产乳之疾者”。当时,义姁是很有名气的女医生,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她给百姓看病,有口皆碑,尤其擅长医治妇科方面的疾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朝廷中,汉武帝得知后便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女医”的叫法大概源于这时,估计也是为义姁设的。

唐朝时候,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提高百姓的医疗水平,国家开始重视医学发展,医学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中医界视作生命线的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事实上都是成书和定型于唐代。唐代医学是一个大框架,是金、元、明、清诸子的学术源头,后世不少名家的所谓“发明”,大多可在唐代医学中找出它的出处。唐代设置学习医,“医生”一词就出现在这时候,《大唐六典》里记载有“医生四十人”,是指专门学习医学的人。在民间,医生还有郎中、杏林之类的称呼。当时,根据大概的病因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专科分类,比如,因为吃多上火而病的,因为风寒而感冒的,因为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而起痤疮的等等,医生的称呼也跟着分得比较细,分别叫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到了宋代,给人看病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职。由此,太医专称大夫。大夫本是官名,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用官名称呼逐渐形成一股社会风气,为了和官名相区别,便将看病的“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了。“郎中”这一官职,始于战国,秦汉沿置,而后隋唐宋元明清承袭,各部都设有郎中。因为宋朝医官中有“郎中”一职,所以社会上大多以郎中来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这在宋以后的诸多笔记、杂剧、诗文、小说中屡屡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唐宋的医生有了“大夫”和“郎中”这两个别称后,黄河以北一直称“大夫”是中医、西医的统称;黄河以南方始终叫“郎中”,特指中医,称西医为“大夫”。

(选自郭志英《医生称为“大夫”是从宋朝开始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各种技术极其落后,医术也不例外,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得了病如果用医术治不好,就用巫术来治。

B. 古代的巫医治病时,经过医术和巫术的一番折腾,能凑巧治好一些病人,若治不好,就编个理由让人等死,所以就有了“神医”的虚名。

C. 在愚昧封建的古代,有“巫医”之说,是因为懂医的人大多从事算卦、占卜的营生,医术与巫术总是如影随行,很难分辨。

D. 在医学逐渐发展时,一些巫医在平时的行医过程中善于总结和钻研,有了自己的一套治病经验,后来长期给皇室宗亲看病,被称为御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带来了医学领域的空前繁荣,今天被中医界视作生命线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都是在唐代成书和定型的。

B. 《大唐六典》中第一次出现“医生”一词,指专门学习医学的人,民间称呼医生则为“郎中”、杏林之类,而郎中最早是官职,始于战国。

C. 直至宋代,医生成为一门职业,专门给人看病,从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职开始,太医专称大夫。

D. 唐末五代后人们习惯以官名互称,为了将医官和官名区分开来,所以看病的“大夫”称作“dài 夫”,官员“大夫”从此读作“dà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女医”是西汉时候的的义姁,她在当时很有名气,尤其擅长医治妇科方面的疾病,被汉武帝召入宫专给皇太后治病。

B. 唐代为了提高百姓的医疗水平,开始重视医学发展,当时疾病有了比较系统的专科分类,使得医生的称呼也有了食医、疾医等分别。

C. 宋代医官中有“郎中”一职,而宋朝以后的很多笔记、杂剧、诗文、小说,经常用“郎中”一词来称呼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

D. 从唐宋的医生有“大夫”和“郎中”两个别称后,黄河以北把中医和西医统称为“大夫”,而黄河以南称中医为“郎中”,西医为“大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__________”就是如此。这里说的“百步走”是指散步,__________,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需要注意,“饭后”_________,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