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礼...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礼让斑马线不仅是文明行为,更是法律规定。新交规出台后,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B.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精准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才会让祖国大地表里山河,山更青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

C.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家书因寄寓着亲情、艺术、历史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D. 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表里山河: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望文生义。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养痈遗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广开言路,马上就有了“______”的好局面。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鱼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展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衬托出作者开心愉悦的心情。

B. 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C. 诗中对活泼的小鸟儿在窗前不停欢叫的传神刻画,紧扣了诗题“早”字。

D. 看天的气息让白居易陶醉,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心境空明而没有烦恼。

E. 因为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只好借酒浇愁,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兄纯祐有心疾,奉之如父。宋庠荐史馆职,谢曰:“辇毂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卒不就。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奏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已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私谒以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及薛向任发运使,行均输法于六路。纯仁言:“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刘琦、钱頭等一言,便蒙降黜。在廷之臣,大半趋附。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好佞所乘,宣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不听。遂求罢谏职。执政谕之曰:“毋轻去,已议除知制诰矣。”纯仁曰:“言不用,万钟非所也。”命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属官喜谓纯仁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纯仁既不奏使者之过,亦不折言者之非。后竟坐失察僚佐燕游,佐迁和州,徙邢州。未赴,加直图阁、知庆州。秦中方机,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民欢:“公实活我。及公析了”备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没之日,幼子、五孙犹未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主处身,二者失                  胥:全部,都

B. 不私谒以忠告                      致:表达

C. 言不用,万钟非所也                顾:顾念,考虑

D. 至无及矣                          报:报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B. 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C. 安石怒/纯二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D. 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纯仁孝悌仁义,不慕名利。纯仁为了侍奉父母,不听从父亲劝告,坚决不去武进县任职;为照顾患有心疾的哥哥,最终没有任史馆职。

B. 范纯仁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纯仁批评宰相富弼未能好好履行职责、愧对国君,对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排挤言官的做法不满。

C. 范纯仁宽容大度,不计得失。纯仁遭受诽谤,下属认为这是他反击王安石的契机,但他没有向皇帝陈奏使者和传言者的过错。

D. 范纯仁心怀百姓,一心为公。秦中地区闹饥荒,纯仁认为如果先奏请朝廷会延误对灾民的救助,不顾劝阻,坚持开仓赈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奸佞所乘,宜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

(2)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按照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我国总人口13.8亿人,60岁以上人口2.3亿人,65岁以上人口1.49亿人。

未来中国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摘编自《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查分析》)

材料二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但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向其它养老方式过渡。

机构养老也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它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机构养老分为三类:国营养老机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据调查,更多老人趋向于国营养老机构,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不同城市,状况有所不同,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非常严格,各方面条件优越,入住率较高。

随着社区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也很受青睐。它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区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为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摘编自《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材料三

欧美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子女必须供养父母,家庭养老在欧美社会只占一小部分。欧美调个人的独立性,在养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故其养老模式定义为独立型。完全由老人构成的家庭在欧美家庭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欧美人士年轻时喜欢独立居住,老年后依旧热爱,他们强调个人应该在尽量少地依赖别人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的价值观。

从日本的家庭观念与养老观念来看,日本人民依旧认为父母与已婚孩子同住才是正常安宁的生活状态。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父母将养老的希望寄托于长子,而对较小的孩子则不抱的希望。同时,长子可继承父母家产,分家出去的孩子则无继承的权利。日本政府也推出了家庭养老保障措施,如:若子女照顾低收入的7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税:若老年人的照顾需要特殊设备,政府予以提供。此外,政府也利用舆论呼吁提倡三代同堂、子女立赡养老人的观念。

(摘编自《江苏省大学生实践仓新训练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

1.下列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参照材料一中的相关数据,2016年我因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B. 图表数据显示,2015到2055这4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高。

C.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相比,老人生活比较舒心,经济上比较划算,整体优势明显。

D. 社区居家养老既能让老人享受家庭的温暖,又能享受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因此备受青睐。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55年左右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趋于平稳,随着人口总数量的逐渐减少,我国养老的压力将得到缓解。

B. 在我国的机构养老模式中,国营养老机构日常管理非常严格,人们对“国字头”也有传统信任感,国营养老机构入住率最高。

C. 欧美社会以独立型养老模式为主,这就决定了欧美人士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他们往往年轻时喜欢独立居住,老年后依旧热爱。

D. 日本人家庭观念很强,更看重家庭养老;日本政府推出一系列家庭养老保障措施,大力支持并鼓励家庭养老。

3.我国养老模式具有哪些优缺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中人

崔永照

①周明下岗了,他实在装不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失魂落魄地回到清水镇岗洼村拮据的家。为一家六口人吃喝拉撒犯愁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发挥自己在工厂职工餐厅做过饭的“特长”,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原想自此就能财源滚滚了,可事与愿迹,尽管天天忙得团团转,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

②幸运的事在不经意间就降临到了周明的头上。那是陌上花开的三月,县里开展新农村建设结对扶贫活动,县纪委副书记江强到岗洼村驻村,和周明结成了帮扶对子。他经常到周明的饭店了解经营情况,帮着出主意想办法。江强每次到饭店脸上总会流露出别人不易察觉的心痛与焦虑,他曾多次建议周明到城里正规烹饪学校学成技术再开饭店,周明总以种种理由搪塞过去。后来,江强隔三差五就会光顾周明的饭店,饭后立即付款,从不赊账。可周明很“怕”江强,觉得他是个最难缠的客人,因他太挑剔,每次吃饭不是说饭莱色香味不佳,就是说做的莱没掌握住火候。

③那天中午,江强又来吃饭了,点了鱼香肉丝和烧青菜。哪知,菜上来后,江强只吃了一口,就皱起眉头,“啪”一摔筷子,冲着周明嚷道:“周老板,你做这菜啥味道都没有,是人吃的吗?我看你去大城市大饭店学上十年也做不出好饭菜!要是你能,我就请你全家去五星级大酒店吃饭......”

④顾客都哄堂大笑起来,周明当时脸色铁青,大脑一片空白,惜懵懂懂傻愣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抓起吧台上的莱谱恶狠狠地摔在地上,几步跨到前面,指着江强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咱们骑护看唱本——走着瞧!”说完冲进一个雅间,狠狠一摔房门,震得窗玻璃“哗啦啦”地响。

⑤傍晚,周明一进家门就给妻子诉起了委屈:“气死我了,看不出来,江强坏得很,尽给我使绊磕。”

⑥“咋了?我看人家对咱们可不赖。”妻子吃了一惊。

⑦“这生意不做了,我要上省城学做饭去。我就不信有多难学。看我学成手艺,不气死他个龟孙......周明把牙咬得咯嘣响。

⑧第二天,周明将酒店转给别人,告别妻儿,带着盘缠到省城一家专业烹饪学校学习。他肯吃苦又勤奋好学,仅一年时间,烹饪技术就有了质的飞跃。他还潜心学习经营之道,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回到家乡,周明在县城一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大酒店,常常顾客盈门。

⑨县城的很多同行都有点儿坐不住了,时常聚在一起探讨周明的经营之道:“这周明用的是啥招,每天的食客就像不断线的流水,一波接一波从四面八方淌进来......”

⑩周明曾多次说,江强太小看人,一定要找他算账。

⑪那年夏天,老家侄子娶媳妇,周明回到乡下,中午和村里马支书在一起吃饭时,又牢骚满腹说起了江强。多喝了几杯酒,面涌酡颜的马支书勃然大怒:“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人家图个啥?那时你在镇上开的饭店,饭菜质量差,收入上不去,日子不好过,他都替你心焦。可几次劝你出去接受专业培训,你都不听,在吃饭时指出你饭菜的毛病,也打动不了你,你还犟得跟倔驴似的。”马支书打了个酒嗝,撩了一下发白的鬓角,深叹一口气,“后来,他觉得以你的性情,好好跟你说是没有用的,只能想着法子改变你。那次他在你饭店大发脾气,是他出于无奈才拿出的‘激将法’,不想还真奏效了......”

⑫马支书话没说完,面对众人,周明已是热泪横流。一语惊醒梦中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明前期开饭店收入甚微和学有所成后酒店顾客盈门形成对比,突出了江强对帮助周明脱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B.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周明把菜谱“恶狠狠地摔在地上”“把牙咬得咯嘣响”,写出了周明的恼火和不愿服输的性格。

C. 第⑪段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马支书的回忆,揭开了江强当年为饭菜质量大发牌气的谜底,体现了江强的良苦用心。

D. 文章语言质朴、平实,综合运用动作、语言、侧面烘托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周明,也有人认为是江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