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获得了较好的收视率的大丰收,主要源于我国与韩国相似的文化土壤以及共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分工困境。
B. 亚吉铁路是非洲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海外首条集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和融资于一体的“中国化”项目。
C. 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帷幕,是我国建设空间站之前最后一次全面的技术验证。
D. 如果已出台收紧政策的城市楼市持续高烧不降,地方将出台提高房贷首付、利率,限购、限贷条件与标准升级,取消税收优惠,打击第三方房贷平台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 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②每对夫妻都希望能相敬如宾, 。可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再和睦的夫妻也难免意见不一,出现争执。
③十九世纪末,大清王朝已经 ,气息奄奄;然而它的都城北京却依然同往昔一样繁华而又喧闹。
④封建社会,皇室内部为争夺王位, 、自相残杀的事情屡见不鲜。
A.茕茕孑立 举案齐眉 日薄西山 祸起萧墙
B.踽踽独行 举案齐眉 月落乌啼 祸不单行
C.茕茕孑立 分庭抗礼 月落乌啼 祸起萧墙
D.踽踽独行 分庭抗礼 日薄西山 祸不单行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把抽象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②?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日午”“独吟”,描写池上亭的环境,营造出孤独寂寞的氛围。
B. 作者用饮酒来调节精神,表现出不甘沉沦、力求振拔的旷达情怀。
C. 作者深怀苦闷,只有听到别人弹奏出的清丽的琴声,才能让心情舒畅。
D. 作者无意于争权夺利,所以说“机已息”,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
E. 给几和杖作铭文,劝诫自己,隐隐透出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现实的不满。
2.“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极为耐人寻味。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B.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C.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D. 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
C.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 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 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 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2017年度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有删改)
材料二
“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76.5%。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却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而且,“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只有国考不再热,创业潮涌动,更多的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型社会才能指日可待。(选自《国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有删改)
材料三
“公考热”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数量比去年增加超三成。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
(来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国家公务员局某负责人说:“2008至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部有一定的增长,2014.2015年开始出现少量减少,但在编制范围內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而针对公务员是否存在“离职潮”一问,这位负责人解释称,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公务员队伍总量是基本稳定的,辞职的数量有所增长。2015年公务员辞职不到1.2万人,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0.2%,这个比例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一定比例的公务员辞去公职是公务员队伍正常流动现象,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
(选自2017年(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开始实行。近10年来虽招录人数大大增加,但竞争比例居高不下,并在2017年度创下历史最高。
B. 大学生报专公务员的意愿,中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不仅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
C. 实行国考制度选补充干部,方式公开透明,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方式,是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
D. 全国公务总数虽然从2014年开始有所减少,辞职人数有所增长,但队伍的稳定程度还是正常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从国考制度建立、历年的招录情况、热门岗位录取比率等方面,整体上说明了国考热度不减的情形。
B. 材料二虽然对国家实行国考制度加以肯定,但对国考热整体上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不利于人才配置和建设创新型社会。
C. “国考热”的出现,反映出很多知识精英寄望于分配和分享不去生产和创造,这引发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
D. 材料四从政府层面认为,公务员辞职的数量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比例还属正常,队伍总体上仍然在编制范围内保持稳定。
E. 材料一、材料四多处使用较翔实的数据和图表说明了国考热和公务员辞职的状况,有利于读者客观,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
3.简要概括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对社会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