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1.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 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 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 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 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 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 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B. 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C. 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的说法应纠正。

D. 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1.B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是汉族士大夫的偏见,而不是作者的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 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 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 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②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 道家则是药店,你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你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选择? 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 年是国家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考生因高考得以改变命运。因此,要想改变命运,就要挤高考这“独木桥”。但过去高考的弊端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从2018年新生入学开始,湖北将启动“新高考”,可见旧高考弊多而利少。可以预期的是,只要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成功,就可以一劳而永逸了。

①改变命运,不一定要挤高考这“独木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失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①______ 的理由是:②________,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③_______。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汽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于心。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听说几位朋友要来访) 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 (高三毕业赠言)希望你时刻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诚,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7 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已经落下帷幕,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纷纷创下了千亿元成 交量。

B.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客观公正地去尊重、评价、认识别人的习惯,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难融入一个团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C. 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够参与到扶贫攻坚的宏图大业中? 社会力量助力脱贫的渠道何在?近年来青岛市所辖贫困乡村相继建成的“福彩爱心图书室”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诠释可为范例。

D. 人如其名,指一个人的性格和主要特点与其名字的意思是一致的,用来描述人和名字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