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B. 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B.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C.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1.B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第一段说的是“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A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曲解文意,第三段说的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只是重视英语学习,但并没有鄙视汉语之意。C项,“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逻辑错误,倒数第二段是说“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错误,这是对论据的分析有误,文章第二段说“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由此可知,文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错误。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2018年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在今年春节火了。

——摘自网络

材料二:“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2017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

——摘自网络

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结合任意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表,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几乎都会被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大神”圈粉。有人因六出祈山、七擒猛获,①________;有人因巾帼素衣、蛰伏数年,佩服司马懿的“忍”。回眸那段真实的历史,②________。西晋名士崔琰以“聪亮明允,刚断英特”,为司马懿点赞,而战略家刘晔则用“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二人谁更值得“打call”,因为作为蜀、魏两国的灵魂人物,③________,那个战火纷飞、风云诡谲的三国舞台都会因之而黯然失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 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 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 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他带领过的14万农民工中,300多人成为建筑骨干,秦松山、游宗军、韩天文等26人获得省、市建设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B. 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在被问及对当今中国的印象时,频繁提及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冠以“新四大发明”的称号。

C. 《渴望现场》首次在音乐类节目中引入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这种方式不仅探索了一条电视音乐节目的创新路径,而且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D. 第四届湖北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和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