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汉帝国的崩溃,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地主经济的产生,各有其经济力量和政治军事力量的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汉以来日趋僵化、烦琐的儒学影响的不断削弱,这一切使得统治阶级士大夫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活动天地,文化日益成为上层社会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只是朝廷进行伦理教化的工具了。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这时变为重美轻善。对美的追求,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等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再像先秦以来那样,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上,而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美学问题的探讨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扩大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品藻的方面。汉末以来的所谓人物品藻,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品评向统治者推荐人才。这种品评,由于当时各种情况,逐渐发展为不只看人物的道德节操如何,而且十分重视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等。刘劭的《人物志》便是这种品评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到了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更演变为对人物的个性气质、风度才华的品评。从《世说新语》一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品评不只是政治伦理的,而且更是审美的,后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深刻地影响到各门文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经常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问题,因而比前代更为深入地看到了审美与艺术所具有的特征。

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它所强调的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与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这和以前孟子、扬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很不相同。钟嵘的《诗品》虽然和汉代的《毛诗序》一样认为诗是情感的表现,但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各种“摇荡性情”的多样心理感受的表达,而不是诗与政治得失、王道废兴的关系。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等原则的提出以及南齐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主张“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等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

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这是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显著特征,也是它较之先秦两汉的美学大大前进了一步的地方。

选自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

B. 在汉末,如果某位人才仅是道德高尚,而在才能、智慧、应变等方面能力不够,也是不可能被推荐的。

C. 东晋顾恺之、南齐谢赫以及南齐王僧虔的很多主张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

D. 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相互分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进步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发生的重大转折的情况,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原因、进而阐发、最后举例分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展开了论述。

B. 文章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例,是为了说明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藻十分重视人才的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

C. 文章列举“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D. 文章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论述,阐明了人物品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变为重美轻善。

B. 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关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

C. 孟子、杨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而曹丕则更重视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对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

D. 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使得美学思想从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成为可能。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是“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C项,“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段,原文“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不能直接证明对美学的影响;D项,进步体现在“美与艺术”与“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的分离,而不是“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的分离。故选B。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说法错误,应该是“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影响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故选C。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主要“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而非“全面的角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年,不短不长,正好是一个时代的长度。

十年,可以让一个国家改革创新,实现经济腾飞;

十年,可以让一个企业砥砺前行,打造优质品牌;

十年.可以让一段情感深厚绵长,成就知音佳缘;

十年,可以让一个人发奋图强,活出精彩人生。

如果让你分享一个十年的故事,或评述一段十年的经历,那么你愿意展现一个怎样的自己、他人或国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题目自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诸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所以,我们凡事都要趁早:识字要趁早,报班要趁早,出国要趁早,创业要趁早。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输我们就要抢早,甚至抢跑,而且中途还不能停歇。只要一路狂奔,我们就能最先抵达终点。

①即使“出名要趁早”是正确的,也不能推导出“凡事要趁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震时,我们如在户外,要注意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①____________。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②____________。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避难。在繁华衡道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十几年前写给旧友的信还压在箱底,可惜当时山水阻隔,无法送达,朋友至今也不能领会我的雅意,令人唏嘘感叹。

B. 令嫒知书达理,聪明颖悟,好学上进,又秉承父志,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实在是令人羡慕,可喜可贺!

C.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这位“茶寿”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虽已88岁高龄,但依然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D. 听说那位同学家庭困难,却积极乐现,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家都表示愿意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A. 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以颁布法令政令的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

B.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把所有相关国家紧密联系起来,用互利共赢的合作弥散分歧、建立互信。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了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