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

B. 赵虎和钱伟是发小,钱伟无意中得罪了孙皓,赵虎对钱伟说:这事咱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去向孙皓说清楚。

C. 小鹏给邻居李爷爷留言:爷爷,获悉您老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奉送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D. 老师,生活中您对我精心呵护,无微不至地提供给我成长的沃土。现在您退休了,在我心中,您音容宛在。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口语化,不符合外交场合。C项,“登门造访”谦敬不当。去对方家里拜访对方,比较客气的说法,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拜访地位较高的人。D项,老师只是退休,“音容宛在”不当。“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丝织文明,这一伟大创造曾经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广泛流传,途经阿尔泰山南麓再向北最终到达南西伯利亚。

B. 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和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C. 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和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未因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D. 中国明代的青花瓷,既继承了元代青花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西亚文化、希腊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硕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③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④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⑤扶贫慈善信托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资金规模来看,目前扶贫慈善信托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⑥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对潭中鱼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静态时,呆呆地静止不动;动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不被君主接纳遭受指责后,他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服饰为喻来表达自己保持高洁的心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祖俭字子约,金华人,祖谦之弟也。受业祖谦如诸生。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终更赴铨,丞相周必大语尚书尤袤招之,祖俭已衢州法曹而后往见。潘时经略广东,欲辟为属,祖俭辞。除司农簿,已而乞补外,通判台州。宁宗即位,除太府丞。时韩侂胄浸用事,正言李沐论右相赵汝愚罢之。祖俭奏:”汝愚亦不得无过,然未至如言者所云。”韩侂胄怒曰:”吕寺丞乃预我事邪?”

会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皆上书讼汝愚,沐皆劾罢之。祖俭乃上封事曰:”陛下初政清明,登用忠良,然曾未逾时,朱熹老儒也,有所论列,则亟使之去;彭龟年旧学也,有所论列,亦亟许之去;至于李祥老成笃实,非有偏比,盖众听所共孚者,今又终于斥逐。臣恐自是天下有当言之事,必将相视以为戒,钳口结舌之风一成而未易反,是岂国家之利邪?”

又曰:”今之能言之士,其所难非在于得罪君父,而在忤意权势。臣恐事势浸淫,政归幸门,不在公室。私忧过计,深虑陛下之势孤,而相与维持宗社者浸寡也。”疏既上,束檐待罪。有旨:吕祖俭朋比罔上,安置韶州。祖俭至庐陵,将趋岭,得旨改送吉州。遇,量移高安。二年卒,诏令归葬。

祖俭之谪也,朱熹与书曰:”熹以官则高于子约,以上之顾遇恩礼则深于子约,然坐视群小之为,令子约触群小而蹈祸机,其愧叹深矣。”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以自给。每出,必草履徒步,为逾岭之备。尝言:”因世变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矣;因世变而意气有所加者,亦私心也。”所为文有《大愚集》。

(节选自《宋史·吕祖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B. 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C. 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D. 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最初掌管文书奏章,隋唐时六部以尚书为长官,尚书尤袤当时负责官员的选拔。

B.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称为”封事”。

C. 岭,此处为”五岭”的简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五个省区的交界处。

D. ”调”指吕祖俭从京官外调,”补外”指京官到外地就职,”赦”意为免除和减轻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祖俭喜好读书。他曾受学于哥哥吕祖谦,哥哥去世后,他守丧满一年,事兄如父。后来他被贬,在谪所还坚持读书,探究事理。

B. 吕祖俭不畏权势。任太府丞时,反对当权的韩侂胄意图罢免右相赵汝愚,令韩侂胄愤怒并因此获罪,最终被贬谪到韶州居住。

C. 吕祖俭忠于朝廷。他认为,宁宗刚即位时政治清明,后来朱熹、彭龟年、李祥等人因为进谏而被迫相继离开朝堂,将会堵塞言路,于国不利。

D. 吕祖俭能够坚持直行。他认为,世事变迁对人有所打击折磨,人却不能丧失一向坚守的本心,面对世事变迁要令意志勇气有所增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李祥老成笃实,非有偏比,盖众听所共孚者,今又终于斥逐。

(2)然坐视群小之为,令子约触群小而蹈祸机,其愧叹深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 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C. 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 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C.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 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 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