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巨人,只有...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巨人,只有极少的人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更多的人则是拜倒在巨人的脚下。

 

超越“巨人”,一路向前 人类历史上从不缺少“巨人”。他们往往因为在某一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被人们普遍视作永远的丰碑,受尽尊重和仰望。然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没有永恒的真理,唯一不变的只有“不断地变”,当巨人成为不可动摇的僵化神话,那么丰碑就变成了路障,唯有突破、超越才能转动历史的齿轮。当我们匍匐于地,看到的是不可凌越;当我们历经艰辛地站于巨人之肩,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更能看得更远,继续前行。 对于巨人这一获得普遍承认的庞然大物,吹捧盲从是易,质疑突破是难。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社会契约论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霍布斯在“君权神授”的政治宣扬中用“契约”反对禁锢,这是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突破。五十年后,洛克发展了契约,用立宪与分权给予了封建致命一击,他不仅突破了时代,甚至超越了彼时已广为接受的霍布斯宣扬君主专制的理论,而卢梭更是直接把社会契约发展为人民主权,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民主共和。即使是在同一个方向,同一条道路上,先贤的丰碑也有可能具有着瑕疵和局限,不要害怕质疑,不断地突破才能前进。 然而质疑和突破是建立在独立的思考与深入的了解之上的,也许这也就可以解释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大部分人只是拜倒在巨人的脚下。崇敬和敬仰是一种省力而安全的做法。附和不需要艰苦的思考,与大众保持一致又可以避免成为秀于林的树,而表达崇敬更可以体现出自己的谦卑和高贵,何乐不为?于是即使沦为平庸也在所不惜。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也幸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不屈的灵魂,他们会对巨人深究,对“真理”诘问,甚至重走一遍先贤之路。于是他们得以在心灵上与巨人相接近,也因为挑战权威而受到的嘲讽而更深刻地与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当最终登上了巨人的肩膀,看着远方的太阳跳跃出海平面,他一定会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为自己,为巨人,也为真理。即使最终他超越了巨人,乃至推翻了巨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崇敬与感恩的——这才是真正的敬仰:在平等的地方与你进行心的交流,用独立的思考与不屈的抗争超越,突破,前进,继续开拓那片光荣的荆棘路。 当巨人化作丰碑,他就被永远定格在了那里,然而路漫漫兮,我们仍将前行。你的膝盖生来不是为了下跪而是为了前进;你的头颅生来不是为了低头,乃至磕头,而是为了思考。不要让丰碑沦为路障,一路前进吧,超越,突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段有哲理的话。这里的“巨人”显然是指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是指能够继承前人已有的成就,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显然这类人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提倡的;“拜倒在巨人的脚下”则是指对前人只有仰慕之情,崇拜之意,而没有继承和发展,这类人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从整个文段来看,“极少”和“更多”形成对比,也表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考生写作中可从赞成继承并超越前人入手,也可从批判只知仰慕前人而不知继承超越入手,还可以综合材料进行立意。 立意角度参考:善于继承,才能有所突破去创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仰慕之情固然可贵,与此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借鉴以提高自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崇尚简单

国风

读刘大樾《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3.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疏勒河

庐野

①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②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啊! 

③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对在旷野中回荡着的呼唤不吭不响? 

④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⑤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⑥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着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⑦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⑧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⑨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⑩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第一段中说“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我的趣味”是指什么?

2.简要分析第6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从全文看,疏勒河具有怎样的品性?请分条加以概括。

4.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了“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2)________________,月桥花院,琐窗朱户。(贺铸《横塘路》)

(3)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6)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7)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

(8)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岳飞《满江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①

铁马蒙毡,银花 ② 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③ 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蕴含哲理与漫画《五指争功》一致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