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① 铁马蒙毡,银花 ② 洒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①

铁马蒙毡,银花 ② 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③ 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或:乐景衬哀情。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 (2)“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蕴含哲理与漫画《五指争功》一致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

①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

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

③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

④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

⑤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③④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①⑤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

B.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D.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未来几年,国家将切实加大生态补偿,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加快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法规,提升全社会生态补偿意识。

B. 给父母找保姆就是孝顺?何为孝?是给父母用不尽的钱财,还是放手给父母自由,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才是这部剧想要带给大家的思考。

C.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D. 进行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对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很有意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范仲淹的诗《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以种地做比喻,寓意深刻,引人警醒。泛而言之,人的名誉、财富、地位、等等,并非           、恒久享有的,如果不           ,所有的一切,都将          

A. 一劳永逸 未雨绸缪 风流云散

B. 一劳永逸 居安思危 风流云散

C. 一成不变 居安思危 烟消云散

D. 一成不变 未雨绸缪 烟消云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